华为S5700-EI系列交换机产品
产品概述
S5700-EI增强型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系列(以下简称S5700-EI),是华为公司自主研发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提供灵活的全千兆接入以及万兆上行端口。S12700支持统一用户管理,客户无需额外购买BRAS硬件,减少投资。该系列交换机基于新一代硬件和华为公司统一的VRP(Versatile Routing Plat
华为2700交换机

华为S5700-EI系列交换机产品
产品概述
S5700-EI增强型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系列(以下简称S5700-EI),是华为公司自主研发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提供灵活的全千兆接入以及万兆上行端口。S12700支持统一用户管理,客户无需额外购买BRAS硬件,减少投资。该系列交换机基于新一代硬件和华为公司统一的VRP(Versatile Routing Platform)软件平台, 具有智能iStack堆叠,杰出的网流分析,灵活的以太组网,完善的虚拟隧道,多样的安全控制,成熟的IPv6特性,轻松的运行维护,更多的端口组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企业园区接入、汇聚,数据中心千兆接入等多种应用场景。
产品外观

产品特性和优势
更多的端口组合
S5700-EI支持多种上行扩展插卡,提供高密度的GE/10GE上行接口。其中S5710-EI系列具有4 个固定10GE SFP+端口,通过上行扩展插卡可实现64×GE+4×10GE,48×GE+8×10GE,或56×GE+6×10GE等不同端口组合,充分满足不同用户对带宽升级的实际需求,保护用户投资。绿色常亮:表示已选择Status模式(默认模式),默认模式下业务接口指示灯正在指示接口链路连接。
产品规格
组网应用
数据中心网络应用
S5700-EI可用在数据中心,接入千兆服务器,再利用链路捆绑汇聚到上层设备。单机架服务器超过一定数量可采用堆叠方式完成服务器接入,便于维护和提高可靠性。
产品描述
S5710-28C-EI(24个10/100/1000Base-T以太网端口,4个复用的千兆SFP Combo,4个万兆SFP+,双子卡槽位)
S5710-52C-EI(48个10/100/1000Base-T以太网端口,4个万兆SFP+,双子卡槽位)
S5710-28C-PWR-EI(24个10/100/1000Base-T以太网端口,4个复用的千兆SFP Combo,4个万兆SFP+,PoE+,双子 卡槽位,含1个580W交流电源)
S5710-52C-PWR-EI(48个10/100/1000Base-T以太网端口,4个万兆SFP+,PoE+,双子卡槽位)
4端口千兆SFP接口板(含4端口千兆SFP接口板,扩展通道卡)(S5700EI系列使用)
2端口万兆SFP+接口板(S5700SI和S5700EI系列使用)
4端口万兆SFP+接口板(含4端口万兆SFP+接口板,扩展通道卡)(S5700SI和S5700EI系列使用)
8端口千兆SFP接口板(S5710EI系列使用)
8端口10/100/1000Base-T以太网端口接口板(S5710EI系列使用)
2端口万兆SFP+接口板(S5710EI系列使用)
以太网堆叠接口板(含堆叠卡,100cm堆叠电缆)
以太网堆叠接口板(含堆叠卡,300cm堆叠电缆)
150W 交流电源模块
150W 直流电源模块
500W 交流PoE 电源模块
580W 交流PoE 电源模块
1150W 交流PoE电源模块
CloudEngineS5731-H系列交换机
产品型号和外观
CloudEngine S5731-H系列交换机包括如下款型:
产品特性和优势
更敏捷地实现丰富业务特性
该系列交换机具备融合AC的功能,支持管理1K AP,可节省用户额外购买AC硬件的费用;同时,有线无线深度融合突破了外置AC转发性能的瓶颈,从容面向高速无线时代。
该系列交换机支持统一用户管理功能,屏蔽了接入层设备能力和接入方式的差异,支持802.1X/MAC/Portal等多种认证方式,支持对用户进行分组/分域/分时的管理,用户、业务可视可控,实现了从“以设备管理为中心”到“以用户管理为中心”的飞跃。S5730S-EI提供链路聚合特性,支持LACP协议,可以为服务器提供多条链路接入,实现链路带宽提升和链路备份。
该系列交换机提供的QoS(Quality of Service)能力,具备完善的队列调度算法、拥塞控制算法,的优先级调度算法和多级队列调度机制,能够对数据流实现多级的调度,从而满足企业不同用户终端、不同业务种类的服务质量要求。
产品规格
组网应用
CloudEngine S5731-H系列交换机作为新一代盒式千兆接入交换机,具备大表项、大缓存,确保突发业务流量不丢包,支持有线无线深度融合,统一的设备管理、统一的用户管理和统一的业务管理,可以作为大型园区网络的汇聚/接入设备,企业分支和小型园区的核心设备,组建业务易扩展、易管理、高可靠的企业园区网络。企业既可以直接利用多层次的开放接口自主开发新的协议、功能,也可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