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污泥处理成绩喜人 污泥处理处置仍需努力
目前,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污水处理效率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投入大,污水处理的工作成绩也比较好。但是,随着污水处理效率提高,伴生而来的问题是污泥的大量积压,约80%未得到有效地处理。致使很大一部分的污泥直接被丢弃在农田、河流等露天环境之中,变成新的污染源。我们一定要大力扭转“只治污水不治污泥”的现状,全1面积极地预防
压滤机污泥进料泵公司


我国污泥处理成绩喜人 污泥处理处置仍需努力
目前,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污水处理效率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投入大,污水处理的工作成绩也比较好。但是,随着污水处理效率提高,伴生而来的问题是污泥的大量积压,约80%未得到有效地处理。致使很大一部分的污泥直接被丢弃在农田、河流等露天环境之中,变成新的污染源。我们一定要大力扭转“只治污水不治污泥”的现状,全1面积极地预防、遏制、清理污水治理“烂尾工程”。未经有效处理处置的污泥经过长期的潜藏,逐渐形成污泥围城的形势,不仅抵消了污水处理的效果,还给环境造成了重大的破坏。
城市污泥和农村池塘、水库的污泥不一样,它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富集和浓缩。也就是说,污泥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比污水还要高。如果污泥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其危害相比于污水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一,未经有效处理而被随意排放的污泥有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使污水治理工作前功尽弃。我们在污水处理收费尚不到位,污泥处置还没有认可的资金渠道支撑的情况下,做一些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尝试是有益的。其二,污泥有可能造成土壤污染,进而污染粮食、蔬菜,终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三,污泥带来的食物链危害同样不容忽视,部分污泥中的重金属渗入地下水后可能通过鱼、虾等进入食物链,重新回到餐桌上,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污泥处理处置的一般原则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处置一般遵循4项原则,分别是减量化原则、无害化原则、稳定化原则和资源化原则。其中污泥处理的终目标是要做到污泥的“资源化”,而“无害化”则是污泥处理过程中的重点。通过技术对污泥进行处理,使污泥由废物变成可用物,可以在根本上解决污泥对于环境的污染问题。2、过滤设备截留的污泥杂质污水处理工艺中使用的过滤设备,由于滤层截留作用而截留大量杂质,在进行过滤设备滤料反冲洗再生时,随反冲洗排水进入处理工艺中的污水回收水池。下面将就污泥处置中的4项原则进行进一步阐述。
1 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的具体要求是,通过污泥减量化技术使污泥在体积上减小,从而降低处理处置污泥的时间和费用。污泥减量化一般是采用焚烧和稳定的方法使得其质量减少,以及通过脱水和浓缩的方法对污泥体积进行缩减。然而,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及趋于严谨的环境法律和法规逐步实施,限制或禁止某些以往的消极处理方法。实现减量化的技术一般包括臭氧法、超声波技术、氯化法等。
2 无害化原则。无害化原则的具体要求是,对污泥中的有害物质采用合理的工程技术予以去除,可以采取强制分解、杀菌消毒的方式使处理后的污泥不会对环境产生冲击。只要含有毒有害物质都要用产品的标准来控制,也就是有毒有害物质控制。防止污泥与其他物质接触之后,使得一部分污染物通过其他物质转移,保证了排放污泥的安全性,同时也保护了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3 稳定化原则。稳定化原则的要求是,是根据生物厌氧或好氧的特点,采用消化工艺或者直接加入化学药剂,使污泥中的有机物产生分解,终形成无害的稳定的产物。稳定的产物是指污泥中的各种成分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包括污泥中的细1菌和病原体以及臭味的去除。相信,如果和企业能够拿出足够的决心、诚意和责任心,能够把上述措施落到实处,就能够预防和清除治污烂尾,就能够既治污水又治污泥,就能够让污染治理进入正确的轨道。终保证污泥在处置之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4 资源化原则。资源化原则的具体要求是指,在对污泥进行处理时,对污泥中含有的钾磷氮等元素进行回收和处理,使之形成可以被利用的有用能源,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变害为利。因此,资源化是对污泥处理处置的终目标。
已建污水回收水池的改造对于已建污水站的回收水池,由于改造难度太大,可不对回收水池的内部结构进行改造。只对回收水泵进行改造,回收水泵改为螺杆泵,在原有泵出口(至污水沉降罐进口)的基础上,增设一个出口至污油回收罐,在回收泵正常运行时,由于污泥量较少,可送至污水沉降罐;当池内液位较低、泵吸至上部油层时,可送至污油回收罐中。需要说明的是,各污水处理站主要进行污泥回收以及污泥浓缩部分的处理,而污泥脱水部分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集中脱水处理,这样可以提高运行效率,减少工程投资。从活性污泥的理论上讲,在一个推流式的曝气池内,溶解氧的含量变化也是符合《BOD》一文中的水体污染降解的变化曲线的。另外,由于增设了除油罐排泥浓缩以及初期反冲洗水的污泥浓缩,污泥量较多,配合污泥脱水集中处理方式,各污水站需增设储泥罐。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