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陶粒混凝土的强度的因素
陶粒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与含气量有挺大的关联,随着含气量的提升,抗折强度也随之提升,通常在5%~10%中间。当混凝土的含气量在2.5%~5.5%时,抗折强度较高;当含气量超出5.5%后,抗折强度下滑显著。在维持水灰比不会改变时,掺加适当引气剂后,陶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仅不会在降低,反倒明显提高。这关键是因为引气提升了水泥浆体的容积,深化填充
页岩陶粒混凝土
影响陶粒混凝土的强度的因素
陶粒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与含气量有挺大的关联,随着含气量的提升,抗折强度也随之提升,通常在5%~10%中间。当混凝土的含气量在2.5%~5.5%时,抗折强度较高;当含气量超出5.5%后,抗折强度下滑显著。在维持水灰比不会改变时,掺加适当引气剂后,陶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仅不会在降低,反倒明显提高。这关键是因为引气提升了水泥浆体的容积,深化填充了集料间的空隙,提升了匀质性和密实度;引气还降低了浆体的体积相对密度,合理地遏制了轻集料的上浮,巨大地降低了离析、泌水特性,降低了集料界面瑕疵。
陶粒混凝土的吸水性
1、陶粒在水泥浆中的吸水行为有别于在水中的吸水,根据测定,吸水主要发生在初凝前,伴随着水泥浆凝结和水化的深入,陶粒出现放水现象。因此陶粒在水泥浆中的吸水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
2、这种可逆的双重效应可导致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下降,坍落度损失加大,但另一面也能减少或避免泌水。成型后的新浇注混凝土由于陶粒的放水自养护现象,更能改善轻集料与水泥浆界面的结合强度,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因此,在保证施工工艺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双重效应,其关键在于控制好集料的予湿程度。恰当的予湿处理方法,应以减少在搅拌、运输、成型阶段由于集料吸水导致的和易性下降又能充分保留集料在成型后保持吸放水功能为原则。

陶粒混凝土的拌制
在施工工艺及技术上,陶粒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无太大差别,只需在施工过程中对骨料过小的堆积密度、大孔隙率、吸水性较强这些特性多加注意,即可保证拌和后的混凝土质量符合工程要求。
(1)在拌和站,用搅拌机对所有拌和物进行搅拌。
(2)因陶粒混凝土拌和物的特殊性,所以在搅拌时,搅拌时间应控制在140±20s之内,使拌和物更加均匀。
( 3 ) 将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控制在150~210mm之间,且拌和物不泌水,确保混凝土浇筑以后建筑质量、使用强度、使用年限更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