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石墨的析出
C型及F型石墨是初生片状石墨,出现在过共晶灰铸铁中。初生石墨的二维形态特点是:分枝少、较为平直而且粗大。这种石墨是在过冷度小的条件下生长的,生长温度处在液相线至共晶温度问,碳扩散快;另外石墨周围的奥氏体较难形成,生长过程不受奥氏体干扰,故容易长大成大片状C型石墨。当过冷度增大(如薄壁铸件),石墨分枝增多时形成F型石墨。
初生石墨的分枝分为两类
定制石墨板

初生石墨的析出
C型及F型石墨是初生片状石墨,出现在过共晶灰铸铁中。初生石墨的二维形态特点是:分枝少、较为平直而且粗大。这种石墨是在过冷度小的条件下生长的,生长温度处在液相线至共晶温度问,碳扩散快;另外石墨周围的奥氏体较难形成,生长过程不受奥氏体干扰,故容易长大成大片状C型石墨。当过冷度增大(如薄壁铸件),石墨分枝增多时形成F型石墨。
初生石墨的分枝分为两类:大角度分枝与小角度分枝。角度大的片状分枝归因于石墨旋转孪晶缺陷的发展,缺陷造成多个生长前沿,改变生长方向。小角度分枝的形成则更主要取决于凝固条件(例如固液界面前沿过冷度的变化、夹杂物的陷入等)。
石墨晶体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碳原子排列成六方网层状,面网结点上的碳原子相对于上下邻层网格的中心,重复层数为2,为常见的2H多型。若重复层数为3,属于3R多型,称为石墨一3R。在石墨晶体结构中层内碳原子的配位数为3,为共价键,碳原子间距为0.142nm。网层问以分子键联结,层与层之间间距为0.3354nm,键力弱。

石墨电极的诸多优势
放电消耗更小;由于火花油中也含有C原子,在放电加工时,高温导致火花油中的C原子被分解出来,转而在石墨电极的表面形成保护膜,补偿了石墨电极的损耗。
没有毛刺;铜电极在加工完成后,还需手工进行修整以去除毛刺,而石墨加工后没有毛刺,节约了大量成本,同时更容易实现
自动化生产。
石墨更容易研磨和抛光;由于石墨的切削阻力只有铜的1/5,更容易进行手工的研磨和抛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