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在维修电路板中所获得的的一些经验:
一.带程序的芯片
1.EPROM芯片一般不宜损坏.因这种芯片需要紫外光才能擦除掉程序,故在测试中不会损坏程序.但有资料介绍:因制作芯片的材料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头长了),即便不用也有可能损坏(主要指程序).所以要尽可能给以备份.
2.EEPROM,SPROM等以及带电池的RAM芯片,均极易破坏程序.这类芯片 是否
工业电路板维修企业

以下是我在
维修电路板中所获得的的一些经验:
一.带程序的芯片
1.EPROM芯片一般不宜损坏.因这种芯片需要紫外光才能擦除掉程序,故在测试中不会损坏程序.但有资料介绍:因制作芯片的材料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头长了),即便不用也有可能损坏(主要指程序).所以要尽可能给以备份.
2.EEPROM,SPROM等以及带电池的RAM芯片,均极易破坏程序.这类芯片 是否在使用<测试仪>进行VI曲线扫描后,是否就破坏了程序,还未有定论.尽管如此,同仁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还是小心为妙.笔者曾经做过多次试验,可能大的原因是:检修工具(如测试仪,电烙铁等)的外壳漏电所致.
3.对于电路板上带有电池的芯片不要轻易将其从板上拆下来.
二.复位电路
1.待修电路板上有大规模集成电路时,应注意复位问题.
2.在测试前尽量装回设备上,反复开,关机器试一试.以及多按几次复位键.
三.功能与参数测试
1.<测试仪>对器件的检测,仅能反应出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但不能测出工作频率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等具体数值等.
2.同理对TTL数字芯片而言,也只能知道有高低电平的输出变化.而无法查出它的上升与下降沿的速度.
四.晶体振荡器
1.通常只能用示波器(晶振需加电)或频率计测试,万用表等无法测量, 否则只能采用代换法了.
2.晶振常见故障有:a.内部漏电,b.内部开路c.变质频偏d.外围相连电容漏电.这里漏电现象,用<测试仪>的VI曲线应能测出.
3.整板测试时可采用两种判断方法:a.测试时晶振附近既周围的有关芯片不通过.b.除晶振外没找到其它故障点.
4.晶振常见有2种:a.两脚.b.四脚,其中第2脚是加电源的,注意不可随意短路.
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个概念,那就是线路不是越短越好、越直接越好。对于
电路板来说,稳定性要放在位。
同时,必须保持信号的完整性,芯片才能正常工作。例如DDR内存条,属于高速PCB,数据通讯时要让眼图张开,如果不按照走线的规律,会直接导致数据出错,严重时连机器都打不开。绿色的电路板上,分布着大大小小不同的芯片组,彼此之间的频率也不相同。机器运作时,要求各组件之间协调配合,原本可以连线很短的地方也被强制拉长,这样接口同步信号才能对的上位。看似杂乱无章,其实里面每条线路都进行了精密的规划,和时钟频率甚至硬件都有很大的关系。而每个零件之间组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彼此的干扰,所以在设计时也就必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工业电路板的复位电路也是存在于系统主板上的电路 ,它是大规模数字 集成电路特有的电路。微处理器 、接口电路等 都有复位端子 。 复位电路产生的复位脉冲把程序计数器清零 ,使 CPU 从存储器中调出初始化文件 ,对各控制芯片端口进 行初始化 。如果复位 电路不良 ,系统会发生紊乱 、死机等故障。 一般用示波器观察复位脉冲时 ,应反复通断电源 ,在开关每 次接通的瞬间观察复位脉冲 。复位脉冲应为 理想的矩形方波 。 若无复位脉冲 ,应检查复位电路中的电阻 、电容 、晶体管等 。集 成电路复位端应 为规则的低或高电平 ,否则 ,应为复位电路故障 或集成电路损坏 。估计现在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要求就是:除了屏幕越大之外,其它都越来越小就好了,厚度也是要越薄越好。
如一台使用 PLASMA 数控系统的大型加工中心 ,系统不能 启动 ,CRT 无报警显示 。 经检查 ±5V、 ±12V、 ±24V 电源电压正 常 ,时钟电路正常。 怀疑是系统主板的问题 ,在检查复位电路 时 ,发现 CPU 复位端无复 位脉冲 。进一步检查发现复位端一个 3. 3k/ 0. 5W 电阻开路 ,更换后系统启动正常。如没有洗板水,可按如下操作:(现在我们一般都不用洗板水了)先用自来水冲洗,注意水流要柔,不能过猛,边冲边用软刷子仔细轻刷,电路板的两面均如是。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