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气体概念
煤矿术语中的瓦斯是从英语gas译音转化而来,往往单指CH4(甲烷,也称沼气)。地下开采时,瓦斯由煤层或岩层内涌出,污染矿内空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0℃时每100体积水可溶88体积二氧化碳,一部分跟水反应生成碳酸。每吨煤、岩含有的瓦斯量称煤、岩的瓦斯含量,主要决定于煤的变质程度、煤层赋存条件、围岩性质、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等因素。一般情况下,同一煤层的瓦斯
杜瓦罐尺寸

瓦斯气体概念
煤矿术语中的瓦斯是从英语gas译音转化而来,往往单指CH4(甲烷,也称沼气)。地下开采时,瓦斯由煤层或岩层内涌出,污染矿内空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0℃时每100体积水可溶88体积二氧化碳,一部分跟水反应生成碳酸。每吨煤、岩含有的瓦斯量称煤、岩的瓦斯含量,主要决定于煤的变质程度、煤层赋存条件、围岩性质、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等因素。一般情况下,同一煤层的瓦斯含量随深度而递增。
瓦斯爆1炸的条件是:一定浓度的瓦斯、高温火源的存在和充足的氧气。(1)瓦斯浓度瓦斯爆1炸有一定的浓度范围,把在空气中瓦斯遇火后能引起爆1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瓦斯爆1炸界限。
瓦斯爆1炸界限为5%~16%当瓦斯浓度5%时,遇火不爆1炸,但能在火焰外围形成燃烧层,当瓦斯浓度为9.5%时,其爆1炸威力1大(氧和瓦斯完全反应);瓦斯浓度在16%以上时,失去其爆1炸性,但在空气中遇火仍会燃烧。沿空留巷侧采空区立体空间范围内氧气体积分数均达到10%以上,模拟结果与实测基本保持一致。瓦斯爆1炸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还受温度、压力以及煤尘、其它可燃性气体、惰性气体的混入等因素的影响。
(2)引火温度瓦斯的引火温度,即点燃瓦斯的1低温度。一般认为,瓦斯的引火温度为650℃~750℃。相对于U型通风系统,U_U型均压通风系统对采空区风压梯度和漏风流场的影响很小,不会增加采空区底板遗煤进风侧遗煤和冒落带遗煤温度,只会略微增大联络巷口附近的采空区遗煤温度,而联络巷口附近的遗煤自燃氧化过程完全可控。但因受瓦斯的浓度、火源的性质及混合气体的压力等因素影响而变化。当瓦斯含量在7%一8%时,易引燃;当混合气体的压力增高时,引燃温度即降低;在引火温度相同时,火源面积越大、点火时间越长,越易引燃瓦斯。
猛将瓦斯气体的原理
1975年美国学者提出,含氯的氟利昂中的氯原子会破坏臭氧层。臭氧层在离地面25-40的平流层。明确沿空留巷采空区上覆煤岩裂隙演化特征,定性分析抽采方式对采空区漏风的影响。它能够屏蔽对地球上生物有害的紫外线。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有各种波长,其中的波长为0.28-0.32微米以下的紫外线会危害生命。臭氧层能够阻挡这些有害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
氟利昂中的氯原子会破坏臭氧层的理论到九十年代被广泛接受,该理论于1995年得到了诺贝尔化学奖。根据该理论,含氯的氟利昂中的氯原子在平流层会分离出来,与臭氧分子作用生成氧化氯和氧分子。液体二氧化碳蒸发时或在加压冷却时可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是一种低温致冷剂,密度为1。氧化氯能与臭氧作用,重又生成氯原子和氧分子。这样不断重复,使臭氧大量被破坏。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