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是指将污水处理设施中的主体构筑物埋在地下或半地下的污水处理技术。其主要有占地面积小、噪音低、无异味、受气候影响小、管理方便、处理等特点。本文结合国内学者对地埋式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分类。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模块化的高效污水生物处理设备,是一种以生物膜为净化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充分发挥
软化水处理设备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是指将污水处理设施中的主体构筑物埋在地下或半地下的污水处理技术。其主要有占地面积小、噪音低、无异味、受气候影响小、管理方便、处理等特点。本文结合国内学者对地埋式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分类。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模块化的高效污水生物处理设备,是一种以生物膜为净化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充分发挥了厌氧生物滤池、接触氧化床等生物膜反应器具有的生物密度大、耐污能力强、动力消耗低、操作运行稳定、维护方便的特点。微滤机占地面积小,生产能力大(250-36000m3/d),操作管理方便,已成功地应用于给水及废水处理。

污水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传统的方法和近年来兴起的新方法。
污水处理的传统方法包括物理分离技术、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分离技术包括筛网、筛滤,重力分离及过滤法(沉淀、气浮、过滤),膜分离(超滤、微滤和反渗透)以及吸附分离(活性炭吸附、沸石和萃取分离);生物方法包括悬浮生长型生物法(活性污泥)、固着生长型生物法(生物膜法)、生物塘处理法(氧化塘、兼性塘和厌氧塘)和土地处理法(人工湿地和地面浸流);二、中和法用化学方法消除污水中过量的酸和碱,使其pH值达到中性左右的过程称为中和法。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氧化(臭氧化、光化学氧化、声化学氧化等)、中和法(酸碱污水互相中和)和沉淀法、混凝法。

3. A/O工艺的缺点
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
2、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了运行费用。另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90%。二是PVDF中空纤维膜组件,是反应器的出水区,代替传统的滗水器,主要作用是固液分离,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生物膜法应用中出水悬浮物浓度过高现象的出现。
3、影响因素
水力停留时间 (硝化>6h ,反硝化<2h )污泥浓度MLSS(>3000mg/L)污泥龄(>30d )N/MLSS负荷率(<0.03 )进水总氮浓度( <30mg/L)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