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细渣掺烧系统|煤泥湿灰掺烧系统|煤泥泵,每座煤泥仓下设4套卸料螺旋、料斗、混合螺旋及煤泥泵。煤泥泵采用高压煤泥双缸柱塞泵型式,每台煤泥泵的正常出力为9m3/h,大为20m3/h,正常出口压力为57.4bar,泵出口压力为90bar,系统出力根据锅炉燃烧煤泥的需要可实现实时调节。电气部分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使其可与膏体物料泵的输送量建立闭环控制,根据输送量的变化适时调整预压螺旋的给
煤泥膏体泵

气化细渣掺烧系统|煤泥湿灰掺烧系统|煤泥泵,每座煤泥仓下设4套卸料螺旋、料斗、混合螺旋及煤泥泵。煤泥泵采用高压煤泥双缸柱塞泵型式,每台煤泥泵的正常出力为9m3/h,大为20m3/h,正常出口压力为57.4bar,泵出口压力为90bar,系统出力根据锅炉燃烧煤泥的需要可实现实时调节。电气部分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使其可与膏体物料泵的输送量建立闭环控制,根据输送量的变化适时调整预压螺旋的给料量。煤泥泵送系统出力为每炉36m3/h,到60m3/h,并满足在一路煤泥泵或一个喷枪故障的情况下其余三路煤泥泵和喷枪能够满足煤泥系统的出力。煤泥卸料螺旋、混合螺旋及煤泥泵均采用液压驱动,液压动力包型号为HA 110ESP,功率为110kW




污泥直接焚烧和输送技术原理
1、污泥直接燃烧基本原理
流化床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炉底分布板吹出的热风将燃料(废物)悬浮起来呈现沸腾(流化)状进行燃烧,整个燃烧过程需要增加悬浮煤颗粒在炉膛内的滞留时间,增加沉降,减少飞灰,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热效率。怎样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成为各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不采取合理的给料方式,污泥进入炉床后,凝聚结团比较严重,凝聚结团往往使炉床料粒度不断增大,形成过大的颗粒在炉床内的沉积逐步破坏燃烧质量,造成锅炉难以连续稳定运行。因此,一般采用大粒度锅炉炉顶给料,温度约20℃膏体物料进入温度约900℃的炉膛后,表面水分迅速蒸发使凝聚结团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爆、裂,减少燃料的扬析损失,提高燃烧效率。
2、污泥的特性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以一定的形态而存在,具体分为:固体、液体,统称为流体,而研究表明我们行的污泥、煤泥等膏状物同混凝土一样均属于非牛顿流体中的Bingham粘塑性体。
2.1 流变学原理在泵送膏体中的应用
大规模处理利用污泥时,采用管道输送和其他形式的运输系统相比较,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与可取性。
可泵送污泥是一种高浓度、高黏度的浆状物料,其水分一般在30%~80%之间(即固体物含量在20%~70%),表观黏度在1Pa·s以上,甚至达到几千帕·秒,因此流动性很差。大型煤气化装置产生的炉渣总量十分庞大,而目前相对于废水、废气,煤化工固体废物的管理相对滞后。浓度与表观黏度曲线、不同浓度的黏度曲线分别见图2-1、图2-2所示。另外理想可泵送膏体是由粒径小于1mm的细小颗粒组成,其中小于0.2mm的组分占质量的80%左右,成分主要是黏土、砂石、纤维等,这样的膏体表现为持水性好。
2.2污泥可泵送理论分析
污泥主要是由纤维、有机质和水组成。一些认为,随着我国污水处理“重水轻泥”格局的改变,污水处理厂配备污泥处理设施,“水”“泥”同步并行处理,这必将给污泥处理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使污泥处理设施有望继污水之后,成为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能被推出管道的污泥称为可泵送污泥,亦即,管道内壁的摩擦力不是太高,并在通过管道时不至于堵塞管道。污泥进行泵送时,污泥中柔性的泥浆在压力的作用下挤向外围,在输送管内表而形成一薄薄的污泥浆层,起润滑作用。污泥在输送管中的流动属于“柱塞流”,而柱塞内部无相对运动。输送距离愈大,泵送压力也愈大;污泥在管道内的流动速度愈大,摩擦阻力也愈大,泵送压力也大。
2.2.1影响膏状物管道输送的几个因素
2.2.1.1水分的影响
①在60%~80%水分范围内,膏体(市政污泥)随水分增加,其流变特性逐渐从屈服-假塑性流体向宾汉流体转化。
②膏体水分越高,它的流变特性曲线的直线性越好,并逐渐趋向于与横坐标平行;屈服剪切应力τ0也随之下降。水分增大,表现黏度下降,流动阻力相应减小。
2.2.1.2添加剂的影响
①加入添加剂能明显减小阻力,加2%添加剂与相近水分的未加添加剂的污泥(膏体)相比较,其剪切应力可减少50%以上。
②从加0.5%~2%的添加剂量,相同水分的洗煤泥(膏体),添加剂量增加一倍,剪切应力降低一半。
2.2.1.3流量的影响
①即使在水分少时,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剪切应力的增量也会逐渐减小。这一特性表征了污泥(膏体)流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其流动阻力线性程度将大为改善,这对于管道输送方案的设计来说是一个有利特性。
②当污泥(膏体)在泵压下克服屈服剪切应力后,随流量的增大,其流变特性曲线的直线性程度逐渐转好,任何n值小于1的同一种水分污泥,其流动阻力的增量都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
2.2.1.4膏状物特性的影响
膏状物特性,膏状物生产工艺及生产要求等对其流变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膏体在管道中的流动必须克服与管壁产生的阻力和产生湍流时层间力。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固体颗粒的粒径、粒级不均匀系数、膏体密度、流速、含水率、黏度、管道直径以及管路敷设情况等。膏状物管路输送的速度应该以大于临界流速的速度输送。
污泥泵送系统工艺流程及设备组成
1、污泥泵送系统设备主要包括搅拌缓存仓、正压螺旋给料机、膏体泵、液压站、管道等,工艺流程图如下:

工艺流程简述: 外部设备将污泥送入搅拌缓冲仓,在液压滑架和搅拌锤的带动下使污泥保持柔性、均匀的膏体状态,同时根据输送要求再加入适量的水使污泥浓度达到泵送的要求。达到煤灰的二次利用,使原来严重污染环境的无用湿灰,转化成了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用之材,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能源。搅拌缓冲仓内的污泥由底部的液压滑架带进正压螺旋喂给料机,正压螺旋给料机在两螺旋轴的交替作用下将污泥压入膏体泵。膏体泵由S摆阀和左、右两个液压输送缸组成,膏体泵液压站作为泵送系统动力源为送料机构提供动力,在PLC的控制下,左、右输送缸在两个液压缸驱动下交替吸入和泵出污泥,使污泥源源不断被输送到全封闭污泥管道,再经过炉顶的多功能给料器将污泥送进锅焚烧。
此系统还可以设计为膏体泵一备一用、一台膏体泵给多台锅炉单独或同时供料、多台膏体泵给多台锅炉单独或同时供料。
本系统主要特点:
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管道布置简便灵活,可以架空或地沟铺设、垂直上升及以各种角度转弯。与传统的输送方式相比,可节省大量基建投资。
输送过程全密封、无污染,改善工作环境。
输送压力高、距离远、输送高度高。
泵房实现全程自动化控制。
可接受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