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降低水力停留时间至Mh,稳定运行2d后,进一步提升红薯酒精废水COD值至15000mg/L, 稳定运行,降低水力停留时间至18h,待其稳定运行,出水COD的去除率稳定在90%时,观察厌氧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情况。经过分析,制备的厌氧颗粒污泥要以甲1烷八叠球菌类型为主,同时存在少量丝状菌与杆1菌,外观直径以2-3mm为主。通过判断,厌氧反应器内厌氧
酒厂厌氧颗粒污泥

厌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降低水力停留时间至Mh,稳定运行2d后,进一步提升红薯酒精废水COD值至15000mg/L, 稳定运行,降低水力停留时间至18h,待其稳定运行,出水COD的去除率稳定在90%时,观察厌氧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情况。经过分析,制备的厌氧颗粒污泥要以甲1烷八叠球菌类型为主,同时存在少量丝状菌与杆1菌,外观直径以2-3mm为主。通过判断,厌氧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的二次培养成功。继续运行3个月,厌氧反应器COD去除率稳定(达90%以上),无任何酸化等现象, 产气量及组分均很稳定,运行正常。
厌氧颗粒污泥还原脱氯与降解五1氯酚的研究
在分批培养条件下颗粒污泥降解五1氯酚的过程特性 .结果发现 可序列还原脱氯形成 2 ,4 ,6 - TCP,2 ,4 - DCP,4 - CP或ben酚 ,其过程可用 Monod方程来拟合 ,通过分析降解产物 ,指出了厌氧脱氯降解的历程 .外加碳源如丁酸和葡萄糖可有效地刺激的厌氧脱氯降解 ,丁酸诱导颗粒污泥产生新的脱氯活性 ,降解过程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 ,降解速度常数随外加碳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
颗粒污泥有哪些基本特点?
化学组成及生物学特征,一般用VSS表示污泥中的有机物的量 ,并以此估计污泥中的细胞量,通常情况下VSS占污泥总量的70%~90% ,VSS主要由细胞组成,细胞成分与废水水质、运行温度以及颗粒污泥所处的生理阶段等因素密切相关。颗粒本身的生物相极其丰富,主要是形态各异的细菌,有球菌、长短不一的杆1菌等。以普通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的启动初期 ,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中形成含有大量真菌的颗粒,这种颗粒不稳定,容易解体成碎片;随后生成的颗粒主要由细菌组成,含有部分丝状菌 。Peng等观察到颗粒污泥主要由杆状细菌组成,并无丝状菌的存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