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玻璃中含有硫化镍结晶物硫化镍夹杂物一般以结晶的小球体存在,直径在0.1—2㎜。外表呈金属状,这些杂夹物是Ni3S2,Ni7S6和Ni—XS,其中X=0—0。07。只有Ni1—XS相是造成钢化玻璃自发炸碎的主要原因。已知理论上的NIS在379。C时有一相变过程,从高温状态的α—NiS六方晶系转变为低温状态β—NiS三方晶系过程中,伴随出现2.38%的体积膨胀。这一结构在室温时保存下来。如果以后玻璃受热就可能迅速出现α—β态转变。如果这些杂物在钢化玻璃受张应力的内部,则体积膨胀会引起自发炸裂。如果室温时存在a—NIS,经过数年、数月也会慢慢转变到β态,在这一相变过程中体积缓慢增大未必造成内部裂开。C、玻璃表面因加工过程或操作不当造成有划痕、炸口、深爆边等缺陷,易造成应力集中或导致钢化玻璃自爆。②钢化玻璃中应力分布不均匀、偏移玻璃在加热或冷却时沿玻璃厚度方向产生的温度梯度不均匀、不对称。使钢化制品有自爆的趋向,有的在激冷时就产生“风爆”。如果张应力区偏移到制品的某一边或者偏移到表面则钢化玻璃形成自爆。③钢化程度的影响,实验证明,当钢化程度提高到1级/cm时自爆数达20%~25% 云南旭鄂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玻璃销售、加工、施工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我公司产品价格合理、质量过硬、销售方式灵活、服务热情周到,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
浮法是将玻璃液漂浮在金属液面上制得平板玻璃的一种新方法,是英国皮尔金顿公司于1959年研究成功的新工艺。它是将玻璃液从池窑连续地流入并漂浮在有还原性气体保护的金属锡液面上,依靠玻璃的表面张力、重力及机械拉引力的综合作用,拉制成不同厚度的玻璃带,经退火、冷却而制成平板玻璃(也称浮法玻璃)。由于这种玻璃在成型时,上表面在自由空间形成火抛表面,下表面与焙融的锡液接触,因而表面平滑,厚度均匀,不产生光畸变,其质量不亚于磨光玻璃。这种生产方法具有成型操作简易、质量优良、产量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80年代已被广泛采用。如果在锡槽内高温玻璃带表面上,设置铜铅等合金作阳极,以锡液作阴极,通以直流电后,可使铜等金属离子迁移到玻璃上表面而着色,称作“电浮法”。也可以在锡槽出口与退火窑中间,设热喷涂装置而直接生产表面着色的颜色玻璃、热反射玻璃等。 云南旭鄂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玻璃销售、加工、施工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我公司产品价格合理、质量过硬、销售方式灵活、服务热情周到,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