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阶段的约23年时间里又完成了三次主要的技术标准制修订:1986年首部强制性GB5768《道路交志标线》将交志扩展到二类168种;2012年8月,京港澳高速公路郑州一安阳段、郑州一新乡段,在20个团雾高发地段安装了防雾警示主动发光标志,有效地避免了雨、雾、霾天气和夜间交通事故的发生。1995年发布实施了JT/T279《公路交民板技术条件》;1999年对G
夜晚自发光标志牌

第二个阶段的约23年时间里又完成了三次主要的技术标准制修订:1986年首部强制性GB5768《道路交志标线》将交志扩展到二类168种;2012年8月,京港澳高速公路郑州一安阳段、郑州一新乡段,在20个团雾高发地段安装了防雾警示主动发光标志,有效地避免了雨、雾、霾天气和夜间交通事故的发生。1995年发布实施了JT/T279《公路交民板技术条件》;1999年对GB5768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修编,一直沿用至2008年。期间,2005年发布实施了GA/T580《太阳能道路交志》,对交志的光学形式开展了,但该技术在较长的时间内没有得到普及应用。在这一时期,交志的制造工艺主要是应用铝材和反光膜技术,其中反光膜长期依赖于国外进口。
第三个阶段的近7年时间里,交志的技术标准工作得到了质和量的同步提升,超过10部、行业标准完成制修订并发布实施,同时还有较多省份和城市制订了地方规范标准。尤为重要的是,2009年对GB5768进行了第三次修编,同年发布实施了GB/T23827《道路交导板及支撑件》,发布了JT/T750《内部照明标志》、JTG-D82《公路道路交志和标线设置规范》;2015年先后发布实施了GB/T31446《LED主动发光道路交志》、GB51038《城市道路交志和标线设置规范》;这样的措施使得驾驶员在出口位置没有选择机会和权利,只能及早提前决定是否驶出高速公路,长此以往养成在出口前方尽早做好准备的习惯。另外,GB5768的第四次修编工作已经列入2016年计划。在这一时期,交志的制造工艺较多提出了“主动发光”的光学模式,受限于技术研发的滞缓,仅仅是较小范围的应用,但是在应用的道路上极为显著的改善了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近年来呈需求增长态势。

原始的道路交志,通常使用颜料、油漆、木材、铁皮制成,仅仅能够在 良好视线状态下进行简单的近距离识别。
20世纪初,董祺芳博士(美籍华裔)发明并研制了新型反光膜技术,应用于 道路交志制造业,令该领域安全识别功能得到显著提升。尤其是在夜间,强 烈的车辆“远光灯”照射到交志板面反光膜材料,产生定向回归(逆反射)光 源,使得车辆的驾驶人能够远距离视认信息内容。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道路 环境依赖着逆反射原理的交志制造技术。但该技术的缺陷也显而易见,车 辆的“远光灯”会导致灯光区的非机动车和行人处于视觉盲区,而不打开或不具 备“远光灯”条件的交通参与者在黑暗状态下无法识别标志信息内容,交通秩序 和安全因此产生多重隐患。主动发光,让更多的生命受益于道路交志产业升级道路交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的交通管理设施,其主要功能:体现道路交通安全法则的效力。
可变情报板与可变限速标志日常维护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每天通过管理机检查设备运行状况,查看信息发布功能是否正常,并对告警信号进行处理。
(2)经常性对外场设备进行实地检查,看其实际情况是否与管理计算机采集的内容相符。
(3)每月对外场设备进行防湿、防腐及清洁保养工作。
(4)每月进行现场巡查,检查显示屏显示状况并及时更换易损坏设备,检查控制箱、门架、立柱等是否完好,接插件或接口端子是否可靠。
(5)每月检查后备电源(在电力产生故障时能够使驱动器模块、LED显示单元关闭,并向计算机发出电源故障信息)是否足够。
(6)每半年一次,检查设备内继电器、电容器、电池是否完好。
(7)每年进行一次防雷接地检测。
(8)每两年或视情况对可变情报板门架进行一次除锈簇新。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