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一些传统的民族歌曲可能都不怎么听过了。我们正在离民间音乐越来越远。但在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的舞蹈和歌曲比前代音乐更有吸引力。像我了解过的民族乐器就有扎木聂,扎木聂,又称扎年。
它是藏族弹弦乐器。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它常用于歌舞和弹唱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或独奏。像这样的乐器还有像琵琶,天鹅琴等,有兴趣
曼陀林订制

现在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一些传统的民族歌曲可能都不怎么听过了。我们正在离民间音乐越来越远。但在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的舞蹈和歌曲比前代音乐更有吸引力。像我了解过的民族乐器就有扎木聂,扎木聂,又称扎年。
它是藏族弹弦乐器。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它常用于歌舞和弹唱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或独奏。像这样的乐器还有像琵琶,天鹅琴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这些民间艺术。
而关于扎木年的真正起源,说法有很多。一种说法,扎木年是印度传入的一种多弦乐器演变而来。而另外一种认为,《西藏王统纪》松赞干布赐宴时曾有艺人演奏乐器的记载,从而判断扎木年是于唐代从内地传入西藏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它还有一些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拍板、梆子、板鼓、腰鼓、铃鼓等。第三种学者认为,是西藏本土的音乐,因为在西藏众多的古老寺院中塑像,都有四大天王中其中就有一位手持扎木年的天王画像,而且种类丰富。三种说法不一,各有道理,不过足以肯定扎木年长久地陪伴着高原上的人,伴随着这个民族一起走过了漫长的时光隧道,才得以呈现在我们面前。

它常用于歌舞和弹唱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或独奏。像这样的乐器还有像琵琶,天鹅琴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这些民间艺术。
扎木聂规格
扎木聂多分为四种规格,其尺寸和用途分别为:
低音聂木年
琴身全长126厘米,共鸣箱长48厘米,面宽20厘米。仅用于正式演出场合;
大扎木聂
琴身全长111厘米,共鸣箱长27厘米,面宽16厘米。用于平时一般演奏;
中扎木聂
琴身全长103厘米,共鸣箱长27厘米,面宽14厘米。也用于平时一般演奏;
小扎木聂
琴身全长81厘米,共鸣箱长23厘米,面宽13厘米。专为儿童演奏使用。

在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的舞蹈和歌曲比前代音乐更有吸引力。像我了解过的民族乐器就有扎木聂,扎木聂,又称扎年。它是一种长得类似于二胡的乐器,是一种弹拨乐器,通常同于乐器合奏以及独奏、伴唱、伴舞等等,可以说是用途非常的广泛。
西藏是个“歌舞的海洋”,人们一有工夫就唱就跳,不仅青壮年喜爱歌舞,就是老年人和儿童也都喜歌善舞。不论在拉萨的街头上,还是在收获的季节或喜庆的日子,甚至在藏胞的家里,都可以看到他们出色的歌唱和动人的舞蹈,有时是通宵达旦彻夜不散。藏族音乐有着优良的传统,公元七八世纪时,曾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唐朝派往吐蕃的使者曾在那里听到过燕乐大曲的演奏。藏族音乐有着优良的传统,公元七八世纪时,曾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唐朝派往吐蕃的使者曾在那里听到过燕乐大曲的演奏。
《新唐书·吐蕃传》中有:“乐奏秦王破阵乐,又奏凉州、胡渭、绿腰杂曲,百伎皆人。”藏族的民间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体可分为“鲁”、“谢”两类:“鲁”是单独的歌唱,曲调优美,词句动人;“谢”是载歌载舞的形式。在拉萨、日喀则等地,流传有囊玛,在广大城镇、乡村和牧场上,普遍流行着堆谢。像这样的乐器还有像琵琶,天鹅琴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这些民间艺术。此外,藏族的山歌、弦子舞和锅庄舞等,也都为各族人民所熟悉和喜爱。

囊玛(意为“内府乐”)是藏族古典歌舞艺术形式。流行于西藏上层社会,先是单独的歌唱,演唱者站在人群之中,旁边只有一支扎木聂伴奏,达官贵人围坐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