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很难吗?
孩子根本不需要教育,他们需要的是榜样。
常常有人抱怨教育孩子很难。我见到的大多数情况,并不是父母管教孩子不够严厉,大多数父母都是以严厉的态度来管教孩子的。只要孩子有一点过错,他们放过教育孩子的机会。从大谈道理,到举例说明,甚至体罚孩子的都有。
但这些方法却往往收效甚微,于是他们很容易变得愤怒,认为管教孩子简直太难了,孩子就是那么不可理喻,终只好投降,
青春期孩子家庭教育课件

教育孩子很难吗?
孩子根本不需要教育,他们需要的是榜样。
常常有人抱怨教育孩子很难。我见到的大多数情况,并不是父母管教孩子不够严厉,大多数父母都是以严厉的态度来管教孩子的。只要孩子有一点过错,他们放过教育孩子的机会。从大谈道理,到举例说明,甚至体罚孩子的都有。
但这些方法却往往收效甚微,于是他们很容易变得愤怒,认为管教孩子简直太难了,孩子就是那么不可理喻,终只好投降,安慰自己“等孩子长大了就会懂事了”。
这样的情景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在类似的环境中长大的。我们只是把父母管教我们的那一套继续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孩子,往往事倍功半。我们小时候的亲身体验就是的例证。小时候,我们可能迫于父母的威严而不得不服从。
孩子需要的根本不是管制。真正的教育,从来都是从父母本身出发,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只不过是模仿父母的行为和思想罢了。
一个嘴上告诉孩子读书很重要,而自己整天却只会玩手机i、追剧,在家中却从不读书的家长;
一个孩子一玩手机就发脾气批评他,自己却拿着手机玩个不停的家长;
一个告诉孩子要与人为善,不在背后说人坏话,自己却总喜欢对别人的事说三道四的家长。
这些都是不能让孩子真正信服的家长。长陈宝生在今年两会的“部长通道”上也提到:
“科学的教育观,是要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也就是说,要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长首先不做;家长做不到的,强迫孩子做;孩子想做的,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
话虽不长,但却用直白的语言道破了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很多时候,父母的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终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如果父母没做好榜样,教育的力度和有效性都会大打折扣。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障碍。
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
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因此,在骂孩子的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地改变自己。
6岁分水岭,9岁定成绩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很短暂
教育李玫瑾曾经指出:
孩子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
她将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
接受期(6岁以前):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这个阶段对孩子影响就是父母,孩子的一言一行,实际就是父母本身的折射。
看到父母的行为,孩子会不自觉模仿,听到父母的话语,孩子会无条件信服。
过渡期(6~12岁):挖掘孩子的天赋与才能。
进入学校后,孩子开始接受家庭和学校两种教育,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成长。
如果之前父母教得好,孩子在学校就会表现得越来越好,反之则出现各种问题。
敏感期(12岁以后):多陪伴,多沟通,多了解。
进入初中后,孩子变得独立、有了自己的想法,对父母的唠叨已经不厌其烦。
如果教育不当,父母不够尊重、信任孩子,会引起孩子。
教育孩子的黄金期,真的很短暂。
0-12岁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期,6岁是孩子成长的分水岭,9岁更是孩子成绩的定型期,这时候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已经基本稳定,学习成绩几乎就定型了。
一定要把握好教育孩子的黄金期,抓好这三方面的教育:
、培养良好的习惯。
第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树立充足的自信心。
“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孩子的花期耽误不得,必须从小抓起,一刻都不能松懈。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