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常用名词(四)
25、引入设备:将通信电缆或通信光线按照有关规定引入建筑物的相关设备。
26、公用网接口:公用网与网之间的分界点。在多数情况下,公用网接口是公用网设备与综合布线的连接点。
27、配线间、交接间、电信间:放置配线架、应用设备并进行综合布线交接和管理的一个空间。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在此进行转接。
28、设备间:放置电信设备、应用设备
网线批发商

综合布线常用名词(四)
25、引入设备:将通信电缆或通信光线按照有关规定引入建筑物的相关设备。
26、公用网接口:公用网与网之间的分界点。在多数情况下,公用网接口是公用网设备与综合布线的连接点。
27、配线间、交接间、电信间:放置配线架、应用设备并进行综合布线交接和管理的一个空间。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在此进行转接。
28、设备间:放置电信设备、应用设备 和配线架并进行综合布线交接和管理的空间。
29、工作区:放置应用系统终端设备的地方。综合布线一般以10M2的面积称为一个工作区。30、转接点:在水平布线,不同型式或规格的电缆、光缆相连接的点(例如:扁平电缆与圆电缆或不同对数的电线相连点)。
31、终端:能通过通道或链路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种设备,它以联机方式工作。
32、信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的表征与描述。它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的符号、序列(如字母、数字)或连接时间的函数(如图像)。
电气百科:135条综合布线常用术语!一
1. 1000BASE-T:当前的一种局域网标准,用于在5类以上级别双绞线电缆上执行1000 Mbps以太网,另请见千兆以太网。
2. 100BASE-T:100Mbps以太网的双绞线版本,需要5类以上的双绞线电缆
3. 10BASE2:又称"细缆网络"。基于细(RG58)同轴电缆的10 Mbps以太网。
4. 10BASE5:又称"粗缆网络"。基于粗同轴电缆的10 Mbps以太网。
5. 10BASE-T:基于双绞线(3类和以上级别)的10 Mbps以太网。
6. 110 连接器:一种常用的绝缘位移连接器 (IDC),采用模块插座、配线架和交叉连接。
7. 3270 (IBM):一种大型计算机。起初在RG62同轴电缆上运行,现在一般在非屏蔽双绞线上运行。
8. 66 Block:一种传统的交叉连接系统,功能与AMP 110Connect XC类似。
9. AS/400 (IBM):一种中型计算机系统。起初在双轴电缆上运行。现在一般利用介质均衡转换器在非屏蔽双绞线上运行。
10. 衰减:信号在通过布线系统时损失的能量。
11. 背板:指固定在电信机柜壁上的胶合板。用于安装交叉连接。
12. 主干电缆:建筑物各楼层或一个园区内各建筑物之间的连接电缆。
13. 均衡转换器:一种用于同轴或双轴电缆设备与双绞线电缆连接的转换器
14. BNC: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15. 3类:双绞线电缆、连接器和系统性能的一个等级。规定适用于10 Mbps速率以下的16Mhz语音和数据应用。
16. 5类:双绞线电缆、连接器和系统性能的一个等级。规定适用于155 Mbps(或者1000 Mbps)速率以下的100Mhz语音和数据应用。
17. 5e类:又称超5类。双绞线电缆、连接器和系统性能的一个等级。规定适用于1000 Mbps速率及以下的100Mhz语音和数据应用。
18. 6类:双绞线电缆、连接器和系统性能的一个等级。250 MHz以下带宽的性能规定。
19. 信道:整个水平布线系统。电脑与电信柜内的网络交换设备之间的每个连接组件,不包括设备连接。
20. Coax:coaxial(同轴)的缩写。带编织屏蔽的单导线电缆。80年代用于数据传输。现在普遍为UTP(非屏蔽双绞线)所替代。但仍用于视频传输。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点(二)
3、垂直子系统设计
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和光纤总芯数,应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并留有适当的备份容量。主干缆线宜设置电缆与光缆,并互相作为备份路由。
大楼每层预留1个弱电管井,在每层楼的弱电井中留出敷设光纤和大对数电缆的垂直电缆桥架安装的长方形地面孔,弱电井开孔的位置设在靠近支持桥架的墙壁附近但又不妨碍端接跳线架的地方。
弱电竖井的位置也应尽量位于建筑平面的物理中心,可以减少水平线缆的用量,通信综合楼的面积较大,强、弱电共用一个弱电竖井,分区管理、面积基本上满足使用要求。
设计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1) 垂直干线子系统一般选用光缆,以提高传输速率。
2) 光缆可选用多模的光纤,也可以是单模的(室内)光纤。
3) 垂直干线光缆的拐弯处,不要直角拐弯,应有相当的弧度,以防光缆受损。
4) 垂直干线要防遭破坏(如埋在路面下,挖路、修路对电缆电缆造成危害),架空电缆要防止雷击。
5)确定每层楼的干线要求和防雷电的设施。
6)满足整幢大楼干线要求和防雷击的设施。
4、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设备间系服务于水平布线和垂直主干的跳接及配线管理的某一空间,除终接垂直与水平线缆的配线设备外,还包括跳线等。依据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设备间hao位于整个楼宇的物理中心位置,这样整体网络会比较均衡,并可以合理地减少主干线缆用量。
设备间配置终接垂直与水平线缆的配线设备、设备机柜、跳线等设施设备。
机柜:由于网络设备多为19英寸标准设备,为了便于维护管理,可选择2m(42U),19英寸立式机柜。
铜缆配线架:连接语音干缆的配线架选择交叉连接配线架(110DW型);为了便于与网络设备进行跳接,选择六类模块式铜缆配线架连接所有的数据水平线缆。
光缆配线架:为了适合19英寸标准安装方式,在设备间选择19英寸光纤配线架用于连接室内单模光纤。
设计时注意要点为:
1) 设备间要有足够的空间保障设备的存放。
2) 设备间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温度湿度)。
3) 设备间的建设标准应按机房建设标准设计。
在实际实施时,设备间通常和主配线间和并在一起。
5、管理间子系统设计
管理区包括交连、互连和信息点。布线施工应该争取尽早进场,布线用的材料要及时到位,布线施工部门与室内装修部门要及时沟通,使布线实施始终在协调的环境下进行。管理点提供了与其他子系统连接的手段,交连使用有可能安排或重新安排线路。因此通信线路能够延续到建筑物内部各个地点,从而实现了通信线路的管理,选用相应的跳线架来控制跳线的走向,大量的跳线就变得有条不紊,配线间显得整洁有序。
设计时要注意如下要点:
1) 配线架的配线对数可由管理的信息点数决定。
2) 利用配线架的跳线功能,可使布线系统实现灵活、多功能的能力。
3) 配线架一般由光配线盒和铜配线架组成。
4) 管理间子系统应有足够的空间放置配线架和网络设备(集线器、交换器等)。
5) 有集线器及交换器的地方要配有稳压电源。
6) 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保养好设备。
6、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建筑群子系统中,数据传输一般采用光纤连至各楼,这样可使主体带宽达到千兆,为系统以后升级减少投资。
光缆进入各个大楼的中心节点后,加装熔接盒与耦合器进行熔接。王鹏飞认为,构建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需要扎扎实实把基础工业元器件做起来,是根本出路。网络中心可安装一机架式熔接盒。光缆布线与熔接完毕后,需进行测试,测试分为两步,第yi步进行通路测试,即检测线路是否畅通,有无断路或短路;第二步进行性能测试,即对其传输速率、衰减率、损耗进行测试。
设计建筑群子系统时要全面考虑整个布线系统和周围的环境,确定楼宇间传输介质和路由,并使线路长度符合有关网络标准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