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化翻译技术与工具选择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翻译工具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经济化促进了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合理使用翻译技术和工具,可以提高产品本地化的效率,降低本地化成本。但由于需要本地化的产品种类多样化,产品本地化语种的多样化,产品本地化服务类型的多样化,如何选择合适的本地化翻译技术和工具,是本地化人士需要思考的
句容外语翻译企业
本地化翻译技术与工具选择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翻译工具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经济化促进了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合理使用翻译技术和工具,可以提高产品本地化的效率,降低本地化成本。但由于需要本地化的产品种类多样化,产品本地化语种的多样化,产品本地化服务类型的多样化,如何选择合适的本地化翻译技术和工具,是本地化人士需要思考的策略之一。根据业界实践和学界研究,作者提出了如下翻译技术与工具选择策略。
(1)基于本地化对象特征的选择策略
对于软件、游戏等产品的用户界面内容,由于屏幕尺寸对文字长度有空间限制,而且文本简短和碎片化,宜选用支持可视化翻译技术的软件本地化工具。例如,Alchemy Catalyst、SDL Passolo等,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可以直观地预览翻译后的译文在产品运行时的位置和显示等信息,将本地化用户界面的位置和误译等问题在翻译阶段即可避免或者降低。
(2)基于本地化质量要求的选择策略
对于软件、游戏等产品的联机帮助文件,属于信息型文本,采用了受控语言写作,句式较为简单,而且用户只是在需要时才查询相关内容,对文本译文质量要求达意即可,宜选用'翻译记忆'+'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策略,以获得效率和质量的平衡。而对本地化产品市场推广材料,不仅要求含义准确,而且句式优美,促使潜在用户购买,宜选择创造性翻译(创译,Transcreative)策略,采取人工翻译的方式。
(3)基于组织本地化能力的选择策略
根据组织(公司、部门)的本地化能力(团队人员数量、技能、经验),结合本地化对象的特征和要求,选择适合组织本地化能力的技术与工具。对本地化服务公司而言,如果客户有具体要求,则优先使用客户要求的翻译技术和工具。如果客户没有要求,优先选择组织已经拥有的技术和工具,或者选择组织内部可以学习和掌握的本地化技术与工具。
(4)基于功能与市场相结合的选择策略
如果组织内部没有现成的本地化工具,需要购买或开发新技术和新工具时,既要考察工具的功能、易用性、兼容性,也要考察工具开发商的市场地位、服务能力、价格水平。一些软件功能强大,但是易用性很差,价格很高,可能并不适合当前本地化的需要。选择适合组织的本地化技术和工具,而不是选择i、昂贵的技术与工具。
译者的任务说到底还真的是一个“终i极”问题:它关乎翻译的定义,也关乎译者的身份。确立身份,是确立存在的大事。所以早在差不多一个世纪以前,德国哲学家本雅明就写了一篇在当时读起来很是莫名其妙的文章:《译者的任务》,上来段居然就说,没有一首诗是为读者而作,没有一幅画是为观赏者而绘,没有一首交响乐是为听众而谱。也就是说,译者的任务,在高冷的本雅明看来,根本不是为了不懂原文的读者的! 更不要说是为了维护目的语的“显著特征”!
当然,本雅明这一论断并不适用于翻译实践的具体讨论,虽然本雅明自己做波德莱尔的翻译,也是个译者。他寻求的是藏身于显见的翻译行为背后的隐喻。一些认为翻译的目的就是维护母语纯洁性的学者,因为文中有一句“即使伟大的译作也注定要成为自己语言发展的组成部分”而将本雅明引为知己,但事实上,当本雅明将他晦涩难懂的文章推进到,得出译者的任务是“纯语言”的论断时,所谓的“纯语言”却绝不是指任何一种具体语言,诸如汉语,英语,德语,法语什么的。“纯语言”是形而上的,有其一定的宗教意义和神学意义,是上帝的,先验的语言。听上去有些神秘,做过翻译的人却还是能够隐隐约约捕i捉到本雅明的意思:两种语言尚在译者的脑中,在相遇的过程中,却尚未落实在某一种具体语言的套路之时,我们经常会产生一种错觉,有一瞬,我们已经接近了语言之“真”———这个“真”,是语言的能指与所指彼此严丝合缝,再也不会遭遇到人为割裂的状态,无法描述,也无法在某一种具体语言中加以体现。这是经典文本呼唤翻译的根本原因:它为我们接近语言之“真”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性。然而可惜的是,哪怕是对于1流的译者而言,一旦翻译完成,尽管语言之“真”的状态还能以碎片的形式散落其中,译者却悖论性的终结了自己的求真之路。唯1的希望就只是寄望于未来的其它经验,自己的,或者别人的。
及时调整错误
一般来说,在同传中不会有回过头来重新改正自己错误的可能性,但也不绝i对,所以,如果具备了改错空间,当然提倡有错必改。
调整是同声翻译中的校译过程,是译员根据接收到的新内容调整信息、纠正错译、补充漏译的重要环节。如英语中的时间、地点状语等大多出现在句尾,在使用“顺句驱动”翻译时,会出现译完主句又出现状语的情况。
【例】I went to holiday inn // for a seminar // at 10 o'clock // yesterday.
【译】这句话如果按照顺译法,可能会这样翻译:我去了假日酒店//参加一个研讨会//在十点钟//昨天。
如果翻译过程中注意及时调整,就可以表达为:我去了假日酒店//参加一个研讨会//时间是昨天上午十点。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