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明,玻璃主料石英砂或砂岩带入镍,燃料及辅料带入硫,在1400℃~1500℃高温熔窑燃烧熔化形成硫化镍。当温度超过1000℃时,硫化镍以液滴形式随机分布于熔融玻璃液中。当温度降至797℃时,这些小液滴结晶固化,硫化镍处于高温态的α-NiS晶相(六方晶体)。当温度继续降至379℃时,发生晶相转变成为低温状态的β-NiS(三方晶系),同时伴随着2.38%的体积膨胀。
热浸处理
中空钢化玻璃生产
研究证明,玻璃主料石英砂或砂岩带入镍,燃料及辅料带入硫,在1400℃~1500℃高温熔窑燃烧熔化形成硫化镍。当温度超过1000℃时,硫化镍以液滴形式随机分布于熔融玻璃液中。当温度降至797℃时,这些小液滴结晶固化,硫化镍处于高温态的α-NiS晶相(六方晶体)。当温度继续降至379℃时,发生晶相转变成为低温状态的β-NiS(三方晶系),同时伴随着2.38%的体积膨胀。

热浸处理又称均质处理,俗称“引爆”。通过对钢化玻璃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工艺,可以大大降低钢化玻璃的自爆率。
即使完全按标准生产,也不能避免钢化玻璃自爆。大型建筑物轻易用上几百吨钢化玻璃,这意味着玻璃中硫化镍杂质存在的几率很大,即便钢化玻璃经过热浸处理,自爆依然不可避免。我们希望能客观、理性的对待钢化玻璃的自爆现象,给予正确的认识。

自爆按起因不同可分为两种:
一是由玻璃中可见缺陷引起的自爆,例如接石、砂粒、气泡、夹杂物、缺口、划伤、爆边等;
二是由玻璃中硫化镍(NIS)杂质和异质相颗粒引起钢化玻璃自爆。引起自爆的硫化镍直径在0.04~0.65mm之间,平均粒径为0.2mm。现在也有新发现异质相颗粒引起的钢化玻璃自爆。
钢化玻璃自爆还有一些其他因素:玻璃开槽及钻孔的不合理、玻璃原片质量较差、厚度不均如压花玻璃、应力分布不均例如弯钢化玻璃及区域钢化玻璃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