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颗粒污泥的条件
污泥负荷,国内很少有文献描述污泥负荷对颗粒污泥的形成影响。从本人实际的调试经验总结得出,在0.6-0.8kgCOD/kgVSS.d的污泥负荷条件下,是形成颗粒污泥非常关键的参数,其甚至可以抵消很多不利因素,保证颗粒污泥的增殖和抗冲击性。
进水浓度,进水COD浓度会影响颗粒污泥的粒径。较高的进水COD浓度下,有机物的渗透能力较强,产生的颗粒污泥
油脂厂厌氧污泥

形成颗粒污泥的条件
污泥负荷,国内很少有文献描述污泥负荷对颗粒污泥的形成影响。从本人实际的调试经验总结得出,在0.6-0.8kgCOD/kgVSS.d的污泥负荷条件下,是形成颗粒污泥非常关键的参数,其甚至可以抵消很多不利因素,保证颗粒污泥的增殖和抗冲击性。
进水浓度,进水COD浓度会影响颗粒污泥的粒径。较高的进水COD浓度下,有机物的渗透能力较强,产生的颗粒污泥较大,随着运行的持续,大颗粒、中空的颗粒数量也会越来越多,与颗粒较大后水质波动造成内部因饥饿有关。颗粒污泥可以适应COD=800~10000mg/L的进水浓度,并且保持较高的去除率。
厌氧颗粒污泥应该如何保存效果才更好:培养厌氧颗粒污泥首先对基质有着一定的要求,一般的,在培养颗粒污泥的基质当中COD:N:P=110~200:5:1.而有机废液的基质可以分为偏碳水化合物类与偏蛋白质类。为了能够顺利培养出颗粒污泥,对于偏碳水化合物类的污水需要添加N与P.而对于那些偏蛋白质类的污水需要添加碳源(如葡萄糖等)。研究表明,不添加碳源,颗粒污泥的形成比较困难。可见,适当比例的碳源对促成颗粒污泥形成是必要的。废水中的厌氧处理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达到处理的目的,不同的微生物生长也需要不同的温度范围。
厌氧颗粒污泥如何处理氯代有毒有机物:用能进行还原脱氯的微生物富集 物接种,在小型试验装置内成功地培养出了具有还原脱氯功能的颗粒污泥。五氯ben酚能被这种颗粒污泥完全脱氯并进一步分解为甲1烷和二氧化碳。四氯1乙烯和其他氯 代乙烯能被颗粒污泥还原脱氯为乙烯。这种脱氯的颗粒污泥可用来处理含有五氯ben酚和氯1乙烯类的废水和地下水。
厌氧颗粒污泥规模化培养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在不同OLR下,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成熟的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细菌1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越来越显著,而古菌1种群结构变化小。根据DGGE图谱计算细菌和古菌的Shannon-Wiene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S,表明多样性指数越高,生态优势度越小,丰富度越低。低负荷下优势古菌为甲1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sp.),高负荷下优势古菌为鬃菌属(Methanosaeta sp.)。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