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碱速凝土和铝酸钠速凝剂的性能比较
铝酸盐速凝剂在湿混喷射混凝土工程中应用效果蕞好,对厚的衬板甚至顶板都具有好的施工效果。但是其高碱含量,在地下施工对健康的危害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因素。另外,它们在含硫酸根的工程和含活性集料的工程应用中都存在问题,后者可能发生碱集料反应。
非碱性粉末状促凝剂
九十年代初开始使用非碱性速凝剂粉末。一般,它们主要是铝
混凝土速凝剂厂家

无碱速凝土和铝酸钠速凝剂的性能比较
铝酸盐
速凝剂在湿混喷射混凝土工程中应用效果蕞好,对厚的衬板甚至顶板都具有好的施工效果。但是其高碱含量,在地下施工对健康的危害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因素。另外,它们在含硫酸根的工程和含活性集料的工程应用中都存在问题,后者可能发生碱集料反应。
非碱性粉末状促凝剂
九十年代初开始使用非碱性速凝剂粉末。一般,它们主要是铝酸钙外加剂,掺量在6~12%,其化学作用不同于碱基外加剂。促凝作用是直接参与水的反应,而不是直接参与水泥的水化反应。
7%的掺量不会影响混凝土早期强度。对于顶部凹道厚衬板的施工,一般需大剂量。这会导致后期强度的下降,但这种下降小于碱性促凝剂。潮湿条件会影响这种速凝剂的灵敏度,这就要求在干燥设备中贮存。
无碱速凝剂的应用才刚刚开始,新产品主要是氢氧化铝或与硫酸铝复合的产品,在少量使用时(4%)就能产生足够的早期强度。当掺量高达8%时,后期强度没有损失。但用量大于10%时,会出现明显的后期强度损失。
虽然这类速凝剂有上述优点,但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使用剂量和均匀性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特殊设备。此外,Melbye指出,掺这种粉状速凝剂比掺非碱性液体速凝剂,回弹率要大10%~15%。
为了说明硅酸钠和无碱
速凝剂两者的不同作用,通过密度比g/g0的测定,基准混凝土28天的抗压强度损失是由于相应较低密实度值所致。众所周知,密度每降1%,由于较低密实度形成的孔隙抗压强度降低约5%~6%。因此掺12%硅酸盐喷射混凝土(表3)密实度g/g0为0.94,抗压强度降低30%~36%。这个数值比掺硅酸钠喷射混凝土与未掺速凝剂在模子中成型充分捣实的基准混凝土
28天的实测值(55%)低了许多,这就意味着,除了未完全捣实影响因素外,为了解释测定的强度损失,还要考虑其他的一些因素。这可能是加入硅酸钠速凝剂后熟料相中的C3S和C2S水化速度降低所致。
由于加入无碱速凝剂,在喷射时混凝土工作性较好,无碱速凝剂喷射混凝土密实度较高(0.97~0.98), 28天时测定的强度损失是等于或稍预计值(10%~18%),这就意味着无碱速凝剂不会使水泥后期强度下降。反之,预计密实度降低(表2),但28天的强度损失较低可能是由较高的水泥程度来部分补偿。
复合使用炳烯酸超塑化剂、硅灰和无碱速凝剂,使用30%粉煤灰或50%矿渣取 代硅酸盐水泥的混合硅酸盐水泥,可以生产出低W/C的高坍落度、高强度、密实度高和耐久性好的喷射混凝土。在施工中,坍落度损失小,回弹少和碱性危险低是这种喷射混凝土另外一些重要性能。
无碱(低碱)液态速凝剂介绍
无碱(低碱)液态
速凝剂
国外对无碱(低碱)液态速凝剂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使用铝酸钠或铝酸钾、醇胺等配制出了低碱液态速凝剂。其中,铝酸盐作为主要促凝物质,并加入了能起到早强和增稠的作用的醇胺。此类速凝剂碱含量减低至10%-20%,混凝土28d抗压强度比保持在70%-80%之间。随后,研究人员分别利用铝酸钙、铝酸钙和石膏、硫酸铝和冰晶石、硫酸铝等,对铝酸钠或铝酸钾液态速凝剂进行改性,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碱含量。为提高液态速凝剂产品的稳定性,还配合使用了无机酸、羧酸、链烷醇胺、酰胺、有机醇等改性组分,这也有助于增加喷射混凝土的粘聚性。
目前,以硫酸铝替代部分碱金属盐类物质所配制的速凝剂,作为新型无碱(低碱)液态速凝剂,在市场上生产与应用较广泛。这类速凝剂品种很多,且组成成分和配制工艺也存在较大差别。
即碱性物质在加水拌合时,可立即与水泥中起缓凝作用的石膏发生反应形成硫酸钠而消除石膏的缓凝作用,使得水泥中C3A迅速发生水化,并在溶液中析出水化铝酸钙进而导致了水泥凝结硬化。“红星I型”产品的掺加,虽然可使混凝土凝结,并促进早期强度的迅速增长,但混凝土后期强度却远远不及不掺速凝剂者。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必然导致其内部形成较大缺陷,且水化铝酸钙易发生晶型转变,也导致浆体内部孔隙率增加。另一方面,由水泥水化反应所形成的水化铝酸盐交错搭界的结构并非十分坚固,且早期较快的水化速率,也导致水泥矿物C3S和C2S的后期水化受到抑制,进而影响浆体后期强度的发展。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