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与发展方向分析
1、综合评价
目前国内碳酸钙行业从分散小规模向集中大规模高技术方向发展,签于碳酸钙行业属于资源性强,同时相关产业的高成长性的特点。。目前油墨、漆(如汽车漆等)主要使用此类产品。c、表面处理技术和材料的改进:碳酸钙经表面处理可以提高其在产品中的比例,目前表面改性材料发展很快,特别是偶联剂的研制已对不同产品的使用形成针对性。
超细碳酸钙在欧
食用级轻质碳酸钙
综合评价与发展方向分析
1、综合评价
目前国内碳酸钙行业从分散小规模向集中大规模高技术方向发展,签于碳酸钙行业属于资源性强,同时相关产业的高成长性的特点。。目前油墨、漆(如汽车漆等)主要使用此类产品。c、表面处理技术和材料的改进:碳酸钙经表面处理可以提高其在产品中的比例,目前表面改性材料发展很快,特别是偶联剂的研制已对不同产品的使用形成针对性。
超细碳酸钙在欧美等发达的消费占全部轻钙产品的一半,而且化率很高。目前塑料加工量在12000kt/a,碳酸钙大约需1300kt/a以上;纸张需要量达到45000kt/a。镇江、常熟、江阴、浙江、宁波及天津等地正在建设几十万吨级的造纸厂,碳酸钙总量需求将达到3000kt/a,涂料、橡胶等行业碳酸钙需求量也很大,其潜在市场更大。根据目前市场需求及预测,超细碳酸钙近期需求约500kt/a,使用量呈年均20%递增,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未来发展
从生产产品来看,市场前景广阔。一是应用范围广。碳酸钙根据不同档次、不同用途分为30多个品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塑钢、橡胶、电缆、造纸、、食品、油漆、化工等10个多个领域。同时,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倡导和纳米技术的不断成熟,碳酸钙产业市场空间必将进一步拓宽。
从产业发展来看,产业大有可为。发展碳酸钙产业,一是有助于资源转化升值。经过初加工,原材料转化为碳酸钙,产品价值从40元/吨提升到500元/吨,资源优势可迅速转变为经济效益。二是有利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高安市引进开发以碳酸钙为原辅材料的塑料、橡胶油漆等下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塑管件、塑钢、鞋底等塑料制品,轻钙添加量达15%以上,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吸引相关配套企业落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此外,随着轻钙主导产品及其塑料等配套产品发展,也可带动采掘、运输、餐饮业的同步发展。
1.白度越高表明纯度越高,非碳酸钙的其它矿物成份含量越低。钙粉发灰表明可能存在游离碳,发黄表明可能有较多的铁化合物,发暗表明硅的含量高。杂质含量高有时会影响填充塑料制品的色泽、外观及在加工过程中对加工设备和模具造成较重的磨损等。
2.白度越高,直观印象越好,越显档次高。
3.白度越高,搭配其它颜料后,后的色泽越正、越稳定均一。
粒度及其分布要适当
作为一种粉体材料,一是要考虑本身在测试条件下颗粒本身的粒度及其某一尺寸范围的颗粒所占比例的多少,二是要从实际应用出发考虑这些颗粒的存在状态,是否团聚在一起,在填充体系加工过程中团聚体能否分散开来,像大海中的大大小小的海岛一样分散在基体塑料的“海洋”之中
1.从成本上考虑,只要能满足使用要求,宁可用粗的,不用细的。例如生产聚编织袋布用的扁丝所用的重钙,其粒度400目即可,如果用更细的钙粉,不仅本身的价格明显提高,而且在制作填充母料时,还要耗用更多的助剂和载体树脂,得不偿失。
2.从填充塑料的性能上考虑,在可以适当增加成本的前提下,用粒度更细的效果会更好。表4列出不同粒度的重钙在相同填充条件下对聚乙烯(PE)塑料薄膜性能的影响。
3.从加工流动性角度考虑,在控制好粒径的前提下,平均粒径大些为好。
对同一粒度的碳酸钙产品,其粒径分布可能千差万别,这从平均粒径上可以反映出来。对要求有较好加工流动性的塑料制品(如注塑成型制品、流延法PE薄膜等)切不可用平均粒径太小的钙粉,如果可能的话,是在控制好粒径的前提下,将小粒径的颗粒分离出去。这是因为粒径小的颗粒越多,填充体系的加工流动性越差。
二、食品级碳酸钙特点
1、高纯度且无有害物质
高纯度(99%以上)高白度,几乎无杂质成分,不含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物质,能通过食品安全检测。
2、加工过程清洁无污染
与工业级碳酸钙在生产上,对于矿石原料的要求不同,用作生产食品级碳酸钙的矿石必须是高质量高含量的矿石,加工过程中不允许有污染和杂质,包装过程中也要保证清洁无污染。
3、相较于工业碳酸钙更为昂贵
质量好,纯度越高,白度越高,目数越高,价格越贵。所以食品碳酸钙的价格比工业碳酸钙的价格贵好几倍。市场上有一种是通过珍珠,贝壳,珊瑚,蛋壳等生物中,经过加工生产获得的生物食品级碳酸钙,这种碳酸钙的成本会更高,价格也相对更贵。
三、食品级碳酸钙质量标准
碳酸钙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其质量标准也越来越严格。《GB 1886.214—2016》规定了食品级碳酸钙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其主要质量指标和检测方法如下:
1、碳酸钙含量(以干基计)。要求在98.0%~100.5%之间。按照《GB 1886.214—2016》附录A中A.4检测或按照络合滴定法检测。
2、盐酸不溶物含量。要求不超过0.2%。按照《GB 1886.214—2016》附录A中A.5重量法检测。
3、游离碱含量。要求通过试验。按照《GB 1886.214—2016》附录A中A.6酸碱滴定法检测。
4、镁和碱金属含量。要求不超过1%。按照《GB 1886.214—2016》附录A中A.7重量法检测。
5、干燥减量含量。要求不超过2.0%。按照《GB 1886.214—2016》附录A中A.8 干燥减量的测定。可使用WL-90水分仪进行检测,测试结果与《GB 1886.214—2016》附录A中A.8保持一致。
6、重金属含量。要求每千克不超过300毫克。按照《GB 1886.214—2016》附录A中A.9比色法检测。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