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投加以芽胞杆1菌、酵母菌等混合制成的微生物絮凝剂,投加方式为连续投加池,投加量以溶液总体积计,每升溶液加入5ml微生物絮凝剂,投加完成后继续运行Id。随后提高红薯酒精废水的COD值至3000mg/L,待反应2d后,继续提升红薯酒精废水的COD值至6000mg/L,此时反应器出现酸化,向其中加入适量氢1氧化钠,使PH值保持在6-7,待运行3d后,进
厌氧颗粒污泥价格

厌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投加以芽胞杆1菌、酵母菌等混合制成的微生物絮凝剂,投加方式为连续投加池,投加量以溶液总体积计,每升溶液加入5ml微生物絮凝剂,投加完成后继续运行Id。随后提高红薯酒精废水的COD值至3000mg/L,待反应2d后,继续提升红薯酒精废水的COD值至6000mg/L,此时反应器出现酸化,向其中加入适量氢1氧化钠,使PH值保持在6-7,待运行3d后,进一步提升红薯酒精废水COD值至10000mg/L,按前述方式和量加入微生物絮凝剂Lh,运行1天后,再次按照前述方式和量向其中加入微生物絮凝剂Lh。同时, 降低水力停留时间至Mh,稳定运行2d后,进一步提升红薯酒精废水COD值至15000mg/L, 稳定运行,降低水力停留时间至18h,待其稳定运行,出水COD的去除率稳定在90%时,观察厌氧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情况。
厌氧颗粒污泥培养
粒径2.5mm左右成熟的厌氧颗粒污泥中紧密粘附的胞外聚合物(tightlybound-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TB-EPS)和松散附着的EPS(loosely bound-EPS,LB-EPS)分别是30.2mg total organic carbon(TOC)·g suspended solids (SS)~(-1)和15.2mgTOC·g SS~(-1),是接种污泥的1.9倍和2.6倍。研究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规模化培养机理是微生物代谢产物EPS的内因和选择压的外因共同作用,EPS中的TB-EPS影响颗粒的大小,LB-EPS影响颗粒的粘结能力和结构强度。选择压影响生物量浓度、粒径分布和颗粒化率,同时也影响颗粒污泥比重、机械强度、沉降速度等性质。
颗粒污泥颗粒化过程
颗粒化过程是单一分散厌氧微生物聚集生长成颗粒污泥的过程 ,是一个复杂而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程 ,影响因素很多。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由多个阶段组成:
(1) 细菌与基体(可以是细菌 ,也可以是有机、无机材料) 的吸引粘连过程 ;
(2) 微生物聚集体的形成 ;
(3) 成熟污泥的形成。
不同培养条件下形成的颗粒污泥 ,在形态特性、微生物相组成、污泥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 ,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颗粒污泥结构模型和形成机制 ,这说明了颗粒化过程的复杂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