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的两大补救
2、高效的陪伴 重建孩子的安全感就需要有足够的陪伴,但不是所有的陪伴都有意义。比如说,孩子在一边玩玩具,而你在一边玩你的手机,这不是陪伴,这只是你们俩刚好坐在同一间屋子里罢了。
不知有没有看过一个新闻:妈妈和孩子去泳池游泳,结果妈妈只顾看手机,后孩子溺死了都不知道......
孩子不仅要陪伴,还要高效的陪伴。
孩子青春期教育

安全感的两大补救
2、高效的陪伴 重建孩子的安全感就需要有足够的陪伴,但不是所有的陪伴都有意义。比如说,孩子在一边玩玩具,而你在一边玩你的手机,这不是陪伴,这只是你们俩刚好坐在同一间屋子里罢了。
不知有没有看过一个新闻:妈妈和孩子去泳池游泳,结果妈妈只顾看手机,后孩子溺死了都不知道......
孩子不仅要陪伴,还要高效的陪伴。有一句简单又深刻的话:真正的陪伴,是互相看见对方。这里的看见不是指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去看,也就是说,真正的陪伴,是用心去感受对方。
母亲好情绪,孩子好性格
很多女性说,当妈后,整个人的情绪状态都紊乱了。
既要承担家务,还要顾虑工作;既要照顾孩子穿衣吃饭,还要教他写作业。
生活、工作、孩子,各方面压力重重,情绪一上头,迁怒就变成了家常便饭。
有时忍不住大吼出声,有时心累得面无表情,有时恨不得把孩子打一顿解气。
也许对母亲来说,情绪发泄出来了,过会就可以恢复正常。
但在孩子心里,情绪不稳定的母亲就像一个大,令人不由自主地害怕。演员从小就没有什么安全感,谈到妈妈的时候她说:“小时候就活在恐惧里,不知道怎么和妈妈讲,怕她打我。”
导演姜文在做客《十三邀》的时候也表达过,小时候经常因为妈妈不高兴,变得很没自信。
“我很想让她高兴,比如拿到戏剧学院通知书的时候,我告诉她,觉得她该高兴了吧?
可是她却说,你那一箩筐衣服还没洗呢,别和我说这个;
后来又给她买房子,觉得她该高兴了吧,可她还是不高兴。”
母亲的不良情绪,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直到长大成人之后会发现,这颗种子已经长成了一丛高高的杂草,不段干扰着孩子的抉择、情绪、思想。
母亲以为那些都是小事,但在孩子的记忆力,它们是恐惧、害怕、担忧、胆怯的代名词,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磨灭。
台湾心理学博士、脑科洪兰女士在TED演讲时,曾从科学的角度阐明:
从人类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绪能量远远超过男性,母亲是家庭的,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全家。
母亲的情绪决定着一个家的温度,也在潜移默化中决定着一个孩子的性格走向。
情绪越不稳定的母亲,养出来的孩子越会、敏感、自卑,习惯看人脸色行事,无论获得多大成就,内心始终深藏着不自信。
而情绪越稳定的母亲,家庭环境始终都会是轻松快乐的,养出来的孩子自信又乐观,内心充满被宠爱的安全感,不必害怕哪一句话说错了就遭到母亲的。
某种程度上,母亲的好心态才能成就孩子的好性格。
培养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品德和能力
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我们家孩子小时候,我的姥姥和我们一家一起生活,老人家艰苦朴素一辈子,很是勤俭节约,所以平时出门总是带个布袋子,看到塑料瓶子、纸壳子总是捡回来然后分类卖掉。女儿从小耳濡目染,所以平时花钱也是精打细算,而且从上幼儿园起她就自己动手洗袜子,后来就开始自己洗衣服等等,现在自己包饺子、包包子等都做得很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