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采用高度与直径比为20:1的厌氧反应器,该厌氧反应器内存在厌氧颗粒污泥(因有机负荷中1毒该厌氧污泥呈现絮状、处理效率低下等特性)。向厌氧反应器内加入80g目数为200目的活性炭,密闭循环2h,再向其中加入阳离子聚丙1烯酰,以反应器内溶液的总体积计每升溶液加入0. Img阳离子聚丙1烯酰胺,通过水力循环搅勻,水力停留时间为30h,期间每6小时水力循
颗粒活性污泥厂家

厌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采用高度与直径比为20:1的厌氧反应器,该厌氧反应器内存在厌氧颗粒污泥(因有机负荷中1毒该厌氧污泥呈现絮状、处理效率低下等特性)。向厌氧反应器内加入80g目数为200目的活性炭,密闭循环2h,再向其中加入阳离子聚丙1烯酰,以反应器内溶液的总体积计每升溶液加入0. Img阳离子聚丙1烯酰胺,通过水力循环搅勻,水力停留时间为30h,期间每6小时水力循环5min。此时,控制反应器内的PH值为6 7,温度为34 36°C,回流比为1 :1,升流速度为3. 5m/H。再向其中加入COD值约为1500mg/L的红薯酒精废水,待厌氧反应器运行3d后, COD的去除率为87%。
厌氧颗粒污泥规模化培养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在不同OLR下,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成熟的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细菌1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越来越显著,而古菌1种群结构变化小。根据DGGE图谱计算细菌和古菌的Shannon-Wiene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S,表明多样性指数越高,生态优势度越小,丰富度越低。低负荷下优势古菌为甲1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sp.),高负荷下优势古菌为鬃菌属(Methanosaeta sp.)。
厌氧颗粒污泥的相关知识
性能指标:
评价指标要分为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两种。絮状污泥的主要评价指标就是污泥浓度,污泥活性;颗粒污泥的主要评价指标有色泽,污泥浓度,污泥活性,粒径,强度,沉降性能等等。实际为两种的混合物居多。
影响因素:
基质:一般的在培养颗粒污泥的基质中COD:N:P=110~200:5:1,
温度:分为低温(15~25℃)、中温(30~40℃)和高温(50~60℃);
pH值:厌氧处理过程中,水解产酸菌对pH值有较大的适应范围,而产菌则对pH值的变化敏感,其适pH值范围是6.8-7.2。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