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矿是产于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矽卡岩矿床、各种热液矿床及缺氧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层中。在地表易分解而形成黄钾铁矾、针铁矿(褐铁矿)等硫酸盐和氢氧化物并保留黄铁矿假象。因此,{100}常在矿体围岩中、弱矿化带、矿化早期阶段或成矿作用晚期出现。鉴别方法是以其晶形、晶面条纹、颜色、硬度与黄铜矿及磁黄铁矿(磁性)相区别。
在世界中有名生产黄铁矿的产地有西班牙、
硫化亚铁

黄铁矿是产于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矽卡岩矿床、各种热液矿床及缺氧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层中。在地表易分解而形成黄钾铁矾、针铁矿(褐铁矿)等硫酸盐和氢氧化物并保留黄铁矿假象。因此,{100}常在矿体围岩中、弱矿化带、矿化早期阶段或成矿作用晚期出现。鉴别方法是以其晶形、晶面条纹、颜色、硬度与黄铜矿及磁黄铁矿(磁性)相区别。
在世界中有名生产黄铁矿的产地有西班牙、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和。我国黄铁矿的探明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有名产地有广东英德和云浮、安徽马鞍山、甘肃白银等。黄铁矿是地壳中分布广的硫化物。
黄铁矿在氧化带不稳定,易分解形成氢氧化物(针铁矿等),经脱水作用可形成稳定的褐铁矿,且往往依黄铁呈假象。这种作用常在金属矿床氧化带的地表露头部分形成褐铁矿或针铁矿、纤维铁矿等覆盖于矿体之上。也被称之为铁帽。大型金矿和中小型金矿相比,由于聚集了大量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成矿空间较大,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相对较稳定,黄铁矿易形成a立方体型为主的晶形,造成K值较小,同时在垂向上也由于成矿物理化学环境较稳定,延伸系数Y值随标高变化程度不大(Y数值较小)。在氧化带酸化较强的情况下,黄铁矿可形成黄钾铁矾、其分布量很大,仅次于褐铁矿。
FeS2理论组成;Fe:46.55% 、S:53.45%。常有Co、Ni类质同象代替Fe,形成FeS2—CoS2和FeS2—NiS2系列,随Co、Ni代替Fe的含量增加,晶胞也随之增大,硬度降低,颜色变浅。As、Se、Te可以代替S,常含Sb、Cu、Au、Ag等的细分散混入物,也可以有微量的Ge、In等元素。本文以黄铁矿晶形标型为重点,阐述黄铁矿晶形标型特征,及在金矿找矿中的应用,旨在对野外地质工作有参考意义。Au常以显微金、超显微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的解理面的晶格中。
我们对黄铁矿的生物氧化研究早是从生物冶金开始的,1922年有人报道了一种为经鉴定的能氧化铁和硫的自养型土壤细菌从金属硫化物中浸出铁和锌,当时他们就提出了一种利用微生物从低品位硫化物矿物中 浸取金属的经济方法。74年的时候,一些人首先从酸性矿坑水中分离出嗜酸性氧化铁硫杆jun,发现这种细菌能将硫化物矿物氧化成硫酸,并能将溶液中的Fe2+离子氧化为Fe3+离子。它能将黄铁矿氧化生成硫酸和硫酸铁。这种晶形在温度适中(黄铁矿形成的适合的温度条件),温度变化梯度小(缓慢冷却),过饱和度大(硫逸度大)的条件下形成。以此类推这类微生物活性研究被放大发展到今天。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