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受南京赛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在公路试验场开展了三个试验批次、三种形式的标志视认效果分析,出具了《LED主动发光标志与逆反射标志夜间视认性对比试验报告》,得出如下数据结论:
1、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标志(有路灯),III类反光膜(高强级)逆反射指路标志的平均有效视认距离为 142 米;点阵式 LED 主动发光指路标志的平均
led主动发光标志

2015年12月,受南京赛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在公路试验场开展了三个试验批次、三种形式的标志视认效果分析,出具了《LED主动发光标志与逆反射标志夜间视认性对比试验报告》,得出如下数据结论:
1、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标志(有路灯),III类反光膜(高强级)逆反射指路标志的平均有效视认距离为 142 米;点阵式 LED 主动发光指路标志的平均有效视认距离为131 米;半透式 LED 主动发光指路标志的平均有效视认距离为 211 米。
对视认距离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城市道路半透式 LED 标志的视认距离与其它两种标志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半透式 LED 主动发光指路标志的视认性很优,并且明显优于 III 类反光膜(高强级)逆反射指路标志和点阵式LED 主动发光标志。其中,半透式 LED 主动发光标志的视认距离比 III 类反光膜(高强级)逆反射指路标志的视认距离提升 46%。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道路环境依赖着逆反射原理的交志制造技术。
推动道路交志产业技术升级的建议及其重要作用。
其一,建议明确道路交志产业升级和应用的技术路线:
一方面,在现有的各等级公路建设改造,以及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中,予以技术的大力支持,明确应用的范围和形式,从层面的专项补贴资金中给予应用考核,推动新技术的应用普及。
一方面,针对新技术新产品,给予研究研发资金的专项支持,尽可能通过企业层面加速研究成果转化实施,同步制订强制性工艺和设置方面的技术标准,实施强制性质量认证,提高工程。
另一方面,基于车路协同的无人驾驶技术在发展,交志理应成为车路协同的重要智能信息载体。技术上,根据道路管理的需求变化设置智能型交志,车辆自动识别接收现场交志信息,从而将信息反馈到车载系统,实现车辆的自动按照道路交通管理要求控制驾驶行为。在新的光学技术普及应用的同时,立项实施“车路协同智能载体”研究开发,以适应未来交通管理新时代的技术发展。无论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实施中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科学合理的设置交志是保障安全畅通必不可少的主要手段。
随着层面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公路主动发光交志 设置规程》《城市道路主动发光交志设置规范》等行业标准获得立项研究, 道路交志的科学规范设置成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城市道路交通文明 畅通工程、公路网标志调整改造工程中的重要任务,以“主动发光”为技术的道路交志 要 ,有 为道路交通安全的生命防 护神。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熟练的操作技工加工,以防反光膜的损坏浪费和板面粗糙引起的低劣。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