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食用价值
如果你是一个特别地道的吃货,那么你肯定知道青蛙的肉质非常的鲜美,在某种程度上就像鸡肉一般,因此蛙还有一个别名就叫田鸡。 众所周知经济蛙类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价值就是它的食用价值特别的高,尤其是它的肉制品在国际市场大受欢迎,尤其是在香港及东南亚地区享有非常高的声誉,当然销售价格也是非常的高的。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为豆浆、蛋黄、水蚤、空心菜、蕃茄及
蝌蚪种苗批发价格

青蛙食用价值
如果你是一个特别地道的吃货,那么你肯定知道青蛙的肉质非常的鲜美,在某种程度上就像鸡肉一般,因此蛙还有一个别名就叫田鸡。 众所周知经济蛙类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价值就是它的食用价值特别的高,尤其是它的肉制品在国际市场大受欢迎,尤其是在香港及东南亚地区享有非常高的声誉,当然销售价格也是非常的高的。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为豆浆、蛋黄、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一般说来,蛙肉的肉质都是洁白细嫩的,它自身的蛋白质含量非常的高,脂肪含量相对比较的滴.由此说明不管是对于胖子还是瘦子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美食。因为青蛙的营养真的是非常的丰富,味道特别的鲜美,口感要比猪、牛、羊、鱼肉还要爽滑,特别是蛙类的大腿肉,真的算得上是一绝,说它是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质的食品一点都不为过。
青蛙种殖前景如何?
青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两栖肥沃,一般在稻田、池塘、河流中生长,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滋补养颜的功效。它营养价值高,可以说是全身是宝,很多人盯上了之一市场,准备养殖青蛙。
养殖成本
在养殖成本方面,需要考虑的有人工成本、场地建设费用、幼苗、饲料以及一些日常费用。以一亩左右的养殖规模计算,场地租借费用每年在800-1000元左右,如果自己有场地可节约这一成本,场地修剪费用在5000元左右。然而在冬眠介段,特别注重田间管理,稍微不懂技术或者粗心大意就会导致种蛙损失严重。每亩以60对种蛙为算,每对需20元左右,总需1200元,而人工一亩养殖规模一人即可,加上水电费每亩在1500元左右,所以一亩的成本约在万元左右。
养殖利润
养殖青蛙一般以三年为一周期,前两年以发展为主,第三年为获利期。首年年需投入万元左右,而后面的第二年和第三年,设施成本、场地建设、以及种苗都无需成本,只需饲养费用以及水电费等,一般每年在4000-5000元左右。但很多的养殖户却忽视了这方面的问题,总认为养殖技术为关键,是青蛙养殖成功的主要因素。而每亩产量可达万斤,按市场价10元一斤算,每亩可获利10万元,除去成本,三年平均下来,每年可获利2-3万元。
青蛙养殖的饲养管理
(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注意:要求陆地面积小于水面,水中不放置水草孵化池:可以用备用蝌蚪池,塑料盆,缸代替,池子大小根据规模而定,水泥池一般在2-10平方米,土池10-20平方米,但个数要多,池深30-50cm,水深10-20cm,做好进排水系统,室内外均可。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二)幼蛙的饲养管理
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 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青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两栖肥沃,一般在稻田、池塘、河流中生长,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滋补养颜的功效。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在部分地区还要搭建保温棚,不过不一定需要加温,这个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决定。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三)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 配合均匀效果较好。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为豆浆、蛋黄、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当然如果大家在家里饲养青蛙的话,想要自来水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能直接使用,要将自来水放置2天左右才可以使用。此外,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