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污水处理特点:
1.埋设于地表以下,设备上面的地表可作绿化或其他用地,无要建房及采暖、保温。
2.二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均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触氧化,其处理效果优于完全混合式或二级串联完全混合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并比活性污泥池体积小,对水质的适应性强,耐冲击负荷性能好,出水水质稳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池中采用新型弹性立体填料,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易挂膜,
医院污水处理设备

地埋式污水处理特点:
1.埋设于地表以下,设备上面的地表可作绿化或其他用地,无要建房及采暖、保温。
2.二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均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触氧化,其处理效果优于完全混合式或二级串联完全混合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并比活性污泥池体积小,对水质的适应性强,耐冲击负荷性能好,出水水质稳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池中采用新型弹性立体填料,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易挂膜,脱膜,在同样有机物负荷条件下,对有机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气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3.生化池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其填料的体积负荷比较低,微生物处于自身氧化阶断,产泥量少,仅需三个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粪车抽吸或脱水成泥饼外运)。

我国有近60万个行政村和260多万个自然村,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公共资源配置上存在严重不均衡,农村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年产生量约为70亿吨,处理率仅为10%左右,9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被直接排放,容易导致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黑臭水体产生和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近年来,和地方农村污水治理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2015年财政累计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农村节能减排资金)315亿元,支持7.8万个建制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4.8万套,使22%以上的建制村生活污水得到处理。但目前仍有大量的建制村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与此同时,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生活污水的排放及水质特征、处理设施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情况等)差异较大,对污水处理技术要求多样化。近年来,我国各地农村积极探索污水处理新模式,除化粪池、沼气池、人工湿地、土地渗滤等生态技术外,生物接触氧化池、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等城市污水技术在我国农村地区均有应用。然而,有关部门调研显示,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模式和规程,许多地区在技术选择方面上存在盲目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污水治理在当地的顺利实施。
在污水治理管理模式上,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主要由村民自己管理。调研显示,平均每个乡镇符合技术要求的人员不足3人,60%的乡镇仅有1名村镇建设管理员,这也成为影响许多地方农村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于水污染的话题不断被提起,特别是地下水污染问题,浙江杭州、温州等地有农民或者企业家出资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以此来引起大家对水污染严重程度的关注,虽然各个环保局长都选择了沉默或者拒绝,但是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对水污染的关切程度达到了空前。地表水污染显而易见,地下水的污染却是触目惊心。13亿人口中,有70%饮用地下水,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但是据介绍,9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而另一组数据亦表明,地下水正面临严峻挑战。2011年,北京、上海等9个省市对辖区内的857眼监测井进行过评价水质为I类、II类的监测井占比2%,而IV类、V类的监测井多达76.8%。九个省市中,水质好的当属海南省,以II类为主;上海、北京次之,多为III类;黑龙江及江苏则以IV类水占比高,而吉林、辽宁、广东、宁夏四省区普遍只达到V类的水平。水污染情况不断加剧,使得污水处理和再生行业受到空前的关注,近两年各地区毛利率都保持在70%左右,甚至有的地区超过了,行业发展潜力非常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