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分类: 按处理温度分:高温型(75-100℃,能耗大,磷化物沉积多,形成的磷化膜厚度达10-30g/㎡)、中温型(50-75℃,处理时间5-15min,磷化膜厚度达1 -8g/㎡)、低温型(30-50℃)和常温型(10-30℃,节省能源,使用方便,除加氧化剂外还加促进剂,能耗小,但溶液配制较复杂,膜厚度达0.2-7g/㎡)。 按磷化液成分分:锌系磷化、和锌钙系磷化、和锌锰系
机械零件表面磷化处理

磷化分类: 按处理温度分:高温型(75-100℃,能耗大,磷化物沉积多,形成的磷化膜厚度达10-30g/㎡)、中温型(50-75℃,处理时间5-15min,磷化膜厚度达1 -8g/㎡)、低温型(30-50℃)和常温型(10-30℃,节省能源,使用方便,除加氧化剂外还加促进剂,能耗小,但溶液配制较复杂,膜厚度达0.2-7g/㎡)。 按磷化液成分分:锌系磷化、和锌钙系磷化、和锌锰系磷化、铁系磷化、锰系磷化和复合磷化等。
按磷化处理方法分:化学磷化、电化学磷化。 按磷化膜质量分:重量级(膜重7.5g/㎡以上)、次重量级(膜重4.6-7.5g/㎡)、轻量级(膜重1.1-4.5g/㎡)和次轻量级(膜重0.2-1g/㎡)。 按施工方法分:浸渍磷化、喷淋磷化和刷涂磷化。 磷化作用及用途: 涂装前磷化的作用:增强涂装膜层(如涂料涂层)与工件间结合力;提高涂装后工件表面涂层的耐蚀性;提高装饰性。
常温磷化的另一特色是有要经外表调整工序。磷化膜的构成进程总是伴随着基体金属的溶解和磷酸盐结晶的生成,磷化液批发的剂体首要是对溶解进程有影响,而对结晶进程,特别对结晶初期 晶核的构成首要由外表调整起作用。表调剂一般选用胶体磷酸钛,也可用稀土表调剂。经外表调整工序,被处理工件在30℃下,喷淋只需求1.5~2min,浸渍磷化只需求4~5 min即可构成膜厚1~2um、膜 重1 5~2.5g/m2的细密磷化薄膜,这种磷化膜与涂层有出色的结合力。
磷化后处理的重要性,使磷化膜的特性能充分发挥,适当的后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磷化的性能。
防锈磷化的后处理非常重要,仅靠磷化膜本身的防锈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且盐雾试验只有达到几小时,一般需要后处理的涂油工序,涂一层防锈油,这样可使防锈能力。
冷加工润滑型磷化后须进行皂化后处理,提高磷化膜的润滑性能。
常温锌锰系磷化是一种的常温型锌猛镍多元磷化处理,是金属涂装前处理的理想选择。广泛用于汽车、铁路、电动车、自行车制造,机械制造,钢门钢窗、仪器仪表外壳,高低压电器设备,箱柜壳体及其它钢结构工件进行喷涂、烤漆、喷塑、防锈、电泳浸漆等涂装前的磷化处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