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枝叶枯萎病发病原因主要有:
1、杨梅是浅根性植物,根系浅、主根不明显,侧根、须根发达,而适宜杨梅种植区域多是梅雨天气、雨量大,梅雨期结束后又持续晴天、烈日高温,根系生长逆境较重,极易造成根腐,从而导致吸收营养受阻,生长势转弱、引发病原菌侵染
2,挂果过多:使树体内的养分透支,采果后树体存留的养分不足,抗逆、抗病能力减弱,越冬会使树体受伤,易被菌源侵染
3、
杨梅种子直销

杨梅枝叶枯萎病发病原因主要有:
1、杨梅是浅根性植物,根系浅、主根不明显,侧根、须根发达,而适宜杨梅种植区域多是梅雨天气、雨量大,梅雨期结束后又持续晴天、烈日高温,根系生长逆境较重,极易造成根腐,从而导致吸收营养受阻,生长势转弱、引发病原菌侵染
2,挂果过多:使树体内的养分透支,采果后树体存留的养分不足,抗逆、抗病能力减弱,越冬会使树体受伤,易被菌源侵染
3、土壤状况不良:杨梅枝叶凋萎病是系统性1病害,在发生枯梢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根腐,同时也影响着植株的根际环境,若在遇土壤粘重、板结、酸化,一是容易滋生有害菌的繁殖;其实杨梅虫是果蝇的幼虫,不但无毒,还是一种蛋白质,且用盐水浸泡的话,就可以去小白虫,所以说不用有太多的顾虑。二是使植株根系生长不良,吸收营养的能力减弱,导致植株生长势减弱,抗病能力差。
4、杨梅采果后果农会放弃管理,不再打药,而采果会造成大量的伤口,此时有正值高温多雨,凋萎病菌易大量繁殖和侵染。
杨梅枝叶枯萎病防治现状和用药分析
1、见病治1病:现阶段多数种植业者无清园习惯,采果后不用药,给真细菌潜伏与繁殖提供了机会,造成来年病原基数大、发作率高、危害重。形成了见病不惜代价(用工多、用药量大)治1病,树势受伤、产值受损(产量、降低)的恶1性循环局面。
2、关键时期没有及时管理:春季是杀菌防病、追肥的关键时期,用药、肥少了不管用,用药、肥多了容易造成药、肥害。
3、常规药剂抗药性强:连续使用有限的可选择的药剂往往产生较强的抗药性,使效果降低、成本提升。
杨梅冬季施肥
地面施肥:12月份开始,施有机肥与硼肥。正常结果的杨梅成年树,每树施有机肥:菜饼2~3公斤,草木灰25~30公斤;硼肥为硼砂50~100克。应提倡杨梅树春肥冬施,以便养分缓慢地被树体吸收,增 强树体越冬安全性,并可促使翌年春梢提前萌动。
根外追肥:一些缺钼的山地杨梅园,可在11月-12月喷0.01%钼肥1次,增加叶片厚度和色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