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操作流程:
(1)钣金件拆卸。将碰撞车辆受损部位的钣金件通过切割等方式拆离原车身。
(2)损伤确认。将受损部位清洁后,确认受损程度,从而确立修复方法。
(3)去除旧漆膜。将受损部位的原车漆打磨至露出铁板层。
(4)钣金件拉平。根据钣金件损伤程度,采用相应的钣金工具将凹陷部位拉平。钣金件表面要经过平整度精调。
昆山钣金加工

钣金操作流程:
(1)钣金件拆卸。将碰撞车辆受损部位的钣金件通过切割等方式拆离原车身。
(2)损伤确认。将受损部位清洁后,确认受损程度,从而确立修复方法。
(3)去除旧漆膜。将受损部位的原车漆打磨至露出铁板层。
(4)钣金件拉平。根据钣金件损伤程度,采用相应的钣金工具将凹陷部位拉平。钣金件表面要经过平整度精调。
(5)收火处理。通过收火处理,将金属在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厚度过程中产生的拉伸和挤压应力消除,保持钣金件的刚度和强度。
(6)打磨羽状边。在受损部位与周边漆膜连接部位打磨出一个缓冲的坡面,便于其后新喷的漆面与原车漆面更好地连接在一起。
(7)涂抹环氧底漆。将打磨完的受损面再次清洁除油,涂抹上环氧底漆并烘干,进行防锈处理。以上钣金操作流程适用于受损程度不大的钣金件。如果车体碰撞严重,伤及车架,则需要在车架矫正机上进行整车构架的矫正,操作难度将会更大。
钣金制造
现代钣金制造业越来越趋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是钣金制造企业一直在追求的目标。钣金加工下料检测和首件检测至关重要,传统的检测方法如:游标卡尺、卷尺等检测手段无法实现现代化制造工厂对质量控制的要求,严重制约制造业的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日益成熟,利用机器视觉进行尺寸测量为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解决了制造业零件尺寸检测无法实现智能化的瓶颈。
钣金件的展开算法
在金属板料的成形过程中,钣金件的成形质量和初始毛坯有着很大的关系,合理的毛坯设计不但可以节约材料,而且可以改善成形过程的应力应变分布,增强板料的成形性能,从而明显地减少拉裂、起皱等缺陷的产生,还能够使凸耳高度降低,减少切边余量。此外,某些钣金件需要二次拉深才能成形的,若采用合理的毛坯形状,只需一次拉深就可达到零件要求的高度。对于形状不规则的钣金零件,根据经验或采用解析法还无法求得其毛坯形状。因此,如何根据产品的几何信息、板料的物理性能和成形工艺来计算毛坯形状和尺寸已成为冲压工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而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