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反应,是指个体面对应激情境或事件时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变化。当应激反应的强度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和/或人际交往产生影响时,构成应激障碍。常见:认知缺乏,认知错误;紧张恐惧,抑郁;消极行为应对;等。目标人群,社会公众,确诊病1人,疑似病1人,病1人家属、密切接触者,医护人员,等。
对“焦1虑”的积极赋义:心慌心跳快,是准备战
心理危机干预考证招生

应激反应,是指个体面对应激情境或事件时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变化。当应激反应的强度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和/或人际交往产生影响时,构成应激障碍。常见:认知缺乏,认知错误;紧张恐惧,抑郁;消极行为应对;等。目标人群,社会公众,确诊病1人,疑似病1人,病1人家属、密切接触者,医护人员,等。
对“焦1虑”的积极赋义:心慌心跳快,是准备战斗的状态;对“哭”的解释:真情流露,不等于不坚强;对“愤怒”的深层理解:他真的是想要“基围虾”吗?更深层可能是:失去自主感?弱小无力感?失去亲情关爱?失去存在的价值感?等。共情:不只是共情病1人的情感,深的共情,是共情病1人情感深处的内心需要和愿望。询问病1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设想,变成现在所能做的具体行动,积极配合治1疗;讨论每天能具体做些什么,鼓励病1人尽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会谈时间:一般以每次会谈20至30分钟,比较适中;过长的时间,往往难以承受。
会谈过程:一般以询问的身体健康状况或生活状况,如饮食睡眠等,作为会谈的初始话题,比较容易被接受,建立关系;然后,倾听共情的各种情绪情感,以及深层的愿望和需要,询问的要求、顾虑和担忧;在会谈结束时,要落脚到“当下的生活”,每天的生活安排,跟讨论每天可以做哪些具体有益的事情。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