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电泳简史
核酸电泳简史
核酸凝胶电泳分离核酸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 那时,核酸主要基于沉积速度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分离,分离情况由核酸的大小和构象决定。 密度梯度离心法不仅过程耗时,且需重型设备和大量的样品投入。 为寻求突破,研究人员开始探索电场作用下离子或电解液中DNA移动的特征—即 电泳的过程。
通过借鉴已经在蛋白质电泳中使用的技术,核酸电泳进一步发
小型转印电泳槽价格

核酸电泳简史
核酸电泳简史
核酸凝胶电泳分离核酸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 那时,核酸主要基于沉积速度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分离,分离情况由核酸的大小和构象决定。 密度梯度离心法不仅过程耗时,且需重型设备和大量的样品投入。 为寻求突破,研究人员开始探索电场作用下离子或电解液中DNA移动的特征—即 电泳的过程。
通过借鉴已经在蛋白质电泳中使用的技术,核酸电泳进一步发展,开始使用凝胶基质作为分离介质。 早期凝胶电泳实验的分离结果表明了,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早期确定的核酸分离方法)中沉积系数或 S 值的相关性。 随着20世纪60年代后期对琼脂糖生产的进一步了解和发展,琼脂糖逐渐取代琼脂成为首要选择凝胶电泳介质。
以上文字由北京龙方科技为您提供! 龙方电泳 祝您成功!
DNA电泳原理
DNA电泳原理
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条件下,通常带电荷,将其置于电场中,会以一定的速度向与其电荷性质相反的电极迁移,迁移速度称电泳速率。
电泳速率与电场强度、分子所带的净电荷数成正比,与分子与介质的摩擦系数成反比。 摩擦系数与分子的大小、构型及介质的粘度有关。
在生理条件下,DNA分子糖-磷酸骨架中的磷酸基团呈离子化状态,故DNA实际上呈多聚阴离子状态,在电场中向 正极方向迁移。
糖-磷酸骨架在结构上重复,故等量的双链DNA几乎带等量的净电荷。
如电场强度一定、电泳介质相同,电泳速率就取决于核酸分子的大小和构型。 构型相似的分子:分子量越大、迁移越慢。
LF一Mini2型小型垂直电泳槽产品特点
龙方科技——电泳槽供应商,我们为您带来以下信息。
制胶、跑胶一步到位,操作方便,不漏胶。
正负电极的铂金丝直径均为0.26mm,纯度为99.95%,结实,电场稳定。
可同时运行2块 83 X 73mm的电泳凝胶。
槽体采用高强度高透明度聚碳酸脂材料注塑成型,便于观察电泳进程。
可与LF-ZY03型转印电泳槽配套使用。
样品梳的两端设计有“半圆形”凸起,让样品梳的插拔轻松自如。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