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鼓石原来是传达信息的工具,官宦人家的门口竖一面鼓,有客人来访时,门卫就敲鼓报信,让居住在内宅的主人做好接待准备。在讲究等级的封建时代,只有官宦人家的宅门才能安放抱鼓石。门对抱鼓石,就是功名的标志,无功名者门前不可立“鼓”。门户越大,相应的抱鼓石也越大。因而,抱鼓石是彰显门第的蕞佳语言符号。
作为传统“大宅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抱鼓石承载了居者的身份地位、阶1层等级
祠堂牌坊
抱鼓石原来是传达信息的工具,官宦人家的门口竖一面鼓,有客人来访时,门卫就敲鼓报信,让居住在内宅的主人做好接待准备。在讲究等级的封建时代,只有官宦人家的宅门才能安放抱鼓石。门对抱鼓石,就是功名的标志,无功名者门前不可立“鼓”。门户越大,相应的抱鼓石也越大。因而,抱鼓石是彰显门第的蕞佳语言符号。
作为传统“大宅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抱鼓石承载了居者的身份地位、阶1层等级、审美品位等诸多象征意义,故而工匠们会在“鼓”上大做文章,将无限期待和理想追求都镌刻于这一方石头之上。
抱鼓石雕饰纹样丰富多彩,鼓座上多浮雕牡丹、荷花、葵花以及如意纹、卷草纹、祥云纹等吉祥纹样,表达着福寿吉祥的寓意,是花好富贵的象征。鼓面雕刻常运用浅浮雕与高浮雕结合的手法,从题材上分主要有瑞兽祥云、花鸟虫鱼和器物什锦等。瑞兽祥云中,狮子题材占抱鼓石中的大多数,因狮者为兽中王,狮纹也成为抱鼓石蕞常见纹样,以此显示旧时豪门大户的威严。器物什锦主要由铜鼎、玉器、象呀组成,并衬以琴、棋、书、画及绶带点缀,组合随意性较大。
儒家礼制文化,对官员府第宅门的等级、品级以及门前设立抱鼓石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皇1族或官府的门前摆放狮子形的抱鼓石;高級武官的门前摆放圆鼓上有狮子的抱鼓石;高級文官的门前摆放箱形上有狮子的抱鼓石。富豪才用石制抱鼓石,对于普通民宅,则只能用木质门墩来代替了。
由于抱鼓石逐渐被官宦和贵1族们演变成权利和门第的象征,它也就成了联姻家庭身份是否匹配的参照物。若是如意抱鼓石配螺蚌抱鼓石,圆形门簪配六角门簪,就表示两家门第般配。所以,抱鼓石和门簪在民间有“门当户对”之说,是民间广泛认可的家族身份和地位的门第象征符号。
抱鼓石是传统建筑中起支撑门轴作用的石质构件,在古代它是礼制建筑等级的符号象征,也是“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
西汉贾谊在《新书·容经》中写道:“君子应当平肩正背,譬如抱鼓”,抱鼓的庄重姿态,正好贴合了古代士大夫的仪容风范。在大唐盛世之时,“无功名,不立厢鼓”之说,一对抱鼓石,无声地彰显着门庭显赫,出入显贵。
抱鼓石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符号,也在历史长河中演变成了传统建筑的精华所在。抱鼓石上部呈圆鼓形,下部呈规则方形,可谓纳天地乾坤入怀。天圆地方的象征意蕴,一圆一方上下分布,圆方互容,构建出 “智欲其圆道,行欲其方正”的家族修养。
除了千年“礼制”的文化和富贵门第的传承,雕刻于抱鼓石表面的吉祥纹饰亦刻画不同的建筑审美, 展示出建筑内在的人文精神。
如寻常人家刻有松鹤、竹枝、仙桃,取“高风亮节、平安长寿”的寓意,而皇1城内王1府院门的抱鼓石,则是雕龙凤瑞兽,护佑宅邸世代显荣。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