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肥料市场的问题,水肥一体化可以做什么呢?
春季一次性施肥是北方大田经济和粮食作物的传统施肥方式,水肥一体化与传统施肥的区别是由一次性施肥与多次按需施肥,该技术可以将传统的一次性肥料需求变成多次需求,延长肥料的供应时间,降低疫情下农村肥料供应压力。
研发专项项目"养分原位监测与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及其装备"的多家单位(农业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
简易水肥一体化原理

面对肥料市场的问题,水肥一体化可以做什么呢?
春季一次性施肥是北方大田经济和粮食作物的传统施肥方式,水肥一体化与传统施肥的区别是由一次性施肥与多次按需施肥,该技术可以将传统的一次性肥料需求变成多次需求,延长肥料的供应时间,降低疫情下农村肥料供应压力。
研发专项项目"养分原位监测与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及其装备"的多家单位(农业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石河子大学、新疆天业、吉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等单位)研发出滴灌春玉米、马铃薯、棉花、甜菜等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及相关设备。其中东北春玉米全生育施肥料50kg/亩,多数为一次性施肥,水肥一体化模式下,将基施肥降低到10-15kg/亩;内蒙古马铃薯全生育施肥55kg/亩,水肥一体化下仅需要基肥12-13kg/亩;新疆滴灌棉花全生育期需肥40-50kg/亩,现有技术仅需要出苗水1-2公斤磷肥或者改良剂;甜菜全生育期需肥40-50kg/亩,现有技术仅需要种肥8kg/亩。
因此,水肥一体化技术如果合理施用,可以将春耕时的基肥需求量降低到原来用量的三分之一以下(简单讲原来全村需要10吨肥料,现在先备够三吨就可以先播种了),这样有效缓解春播前肥料企业的生产压力,肥料运输压力和农户的备肥压力;通过后期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实现水肥同步,让农民抗击疫情同时作物不减产
金秋十月,北京房山区石楼镇襄驸马庄村弘科农场的大棚里瓜果飘香。自2018年开始,这里就应用了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和自主研发的两款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设备,实现了智能、精准灌溉施肥,不仅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而且实现了节水、节肥、省工。据了解,智能化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3.0”版本,是目前该领域的技术水准。如今,全市超过半数的规模化农业园区实现了智能化、精准化水肥灌溉,北京已迈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3.0”时代。
据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节水农业科农艺师孟范玉介绍,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北京水肥一体化技术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阶段是2000—2008年左右,将肥料溶化随水施用,实现了水肥一体化,但缺乏精准的灌溉施肥制度、灌溉系统、施肥设备和水溶肥料等;第二阶段是2009—2014年左右,灌溉施肥产品有了较大改进,如可调比例文丘里施肥器、全水溶滴灌肥等,开展了固定茬口设施蔬菜的灌溉施肥制度研究,但以人工操作和决策为主,缺乏智能的灌溉决策系统;第三阶段是2015年至今,水肥一体化技术朝着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该站目前已在昌平、顺义、房山等区陆续推广使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累计推广应用近10万亩次。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西甜瓜、草莓和番茄等高经济价值作物,节水、节肥效果明显,果实更好,推动了本市节水型农业和智慧型农业的发展。目前,北京在这方面处于国内水平。
其实对于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在很多大型的农作物种植基地试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本身的功能已经非常完善,目前已经可以实现通过手机端的对接,可以在手机上就能展示土壤温度、湿度、氮磷钾等要素的展现!让您手机端就能实时控制相应的系统,包括灌溉系统打开和关闭,施肥系统的控制,让您随时随地都能了解自己的农作物生长环境,从而大大提高您的种植效率!
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应用,不但是节省种植者的负担,为种植者提供方便,水肥一体化系统很大程度也是节省灌溉用水,合理施肥设备,据了解窝工农业种植灌溉水资源利用率不到一半,每年农业灌溉方面浪费的水资源有一半以上,现在有了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可以有效保证灌溉方面的水资源利用率,大大减少的光改方面的水资源浪费情况,对于维持农业种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一定的意义,另外合理化施肥可以避免施肥过剩或者不足的情况,有效改善农作物的生活环境!从一-条定程度提高了农作物的和质量!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