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偶联剂KH-560
国外对应牌号:
1、美国联碳公司:A-187;
2、美国道康宁公司:Z-6040;
3、日本信越公司:KBM-403
化学名称: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加氧基硅烷 ;3-(2,3-环氧丙氧)丙基三加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加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60
物理性质:
液体。颜色:无色透明。沸点:
硅烷偶联剂应用

硅烷偶联剂KH-560
国外对应牌号:
1、美国联碳公司:A-187;
2、美国道康宁公司:Z-6040;
3、日本信越公司:KBM-403
化学名称: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加氧基硅烷 ;3-(2,3-环氧丙氧)丙基三加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加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60
物理性质:
液体。颜色:无色透明。沸点:290℃。折光率:(nD25) 1.4260-1.4280,密度(ρ25℃)1.065-1.072。溶解性:溶于水,同时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释放甲淳。溶于醇、丙铜和在5%以下的正常使用水平溶于大多数脂肪族酯。

硅烷偶联剂与硅微粉的作用机理
硅烷偶联剂比较成熟的作用机理是化学键结合理论:硅烷偶联剂中含有两类不同的化学官能团,它的一端能与无机材料OH反应,形成氢键,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缩合、脱水和固化,形成共价键;选用硅烷偶联剂的一般原则为了提高水解稳定性及降低改性成本,硅烷偶联剂中可掺入三烃基硅烷使用。另一端又能与有机高分材料结合,从而使有机高分子材料-硅烷偶联剂-无机材料之间产生一种良好的界面结合,将两种性质差异较大的材料牢固的结合在一起。

如何选择表面改性工艺?
表面改性工艺要根据所选用的硅烷偶联剂与硅微粉反应的机理来确定:
首先要将硅微粉进行动态加热到100-110℃,此时以雾化法加入水解后的硅烷偶联剂或复合偶联剂。在硅烷偶联剂与反应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反应时间,因不同的反应时间其改性的效果是不同的。这一加热反应过程是脱水、缩合与固化,以使硅烷偶联剂与硅微粉形成稳定和牢固的共价键结合。经偶联剂改性的粉体,都会产生假结颗粒和缩合后产生的硬颗粒,给产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进行有效分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硅烷偶联剂是一类具有有机官能团的硅烷,在其分子中同时具有能和无机质材料(如玻璃、硅砂、金属等)化学结合的反应基团及与有机质材料(合成树脂等)化学结合的反应基团。
目前,国产的活性硅微粉产品因其只用硅偶联剂简单的混合处理,效果不够理想,粉体与树脂混合时很容易团聚,而国外有许多专利提出了对硅微粉的活性处理,例如德国专利提出用聚硅烷和硅微粉混合,并在紫外线照射下搅拌,获得活性硅微粉;后者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即可将其亲水性表面转变成亲有机表面,既可避免体系中粒子集结及聚合物急剧稠化,还可提高有机聚合物对补强填料的润湿性,通过碳官能硅烷还可使补强填料与聚合物实现牢固键合。日本提出硅烷二醇衍生物处理硅微粉,并在混合过程中加入催化剂,使偶联剂对粉体的包裹均匀,从而能使环氧树脂能与硅微粉达到理想的结合效果。
因此,我国硅微粉生产厂家在表面改性的道路上不仅需要上游偶联剂厂家的密切配合,更需要下游应用厂家的通力合作。只要解决改性的技术难题,活性硅微粉的市场将非常值得期待。
,声明一点,要想做好硅微粉表面改性,一定要以表面改性的机理为依据,认真了解表面改性剂的结构与性质,同时考虑下游有机高分子制品的基材、主体配方及技术要求,经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改性剂,在此基础上确定表面改性工艺和设备。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