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骏龙球墨铸造有限公司】球墨铸造螺母厂家为您讲解:皮下气孔缺陷分析及解决措施
根据气孔的外观,我们判断为皮下气孔并且分为两种,一是内部发亮的皮下气孔,二是内部发黑的渣气孔。我们知道,金属液与铸型(包括型砂、砂芯、涂料、冷铁),金属液与熔渣,或金属液内部某些元素、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形成的气孔,称为反应气孔,这类气孔一般位于铸件表皮下面,称为皮下气孔,在球墨铸铁
球墨铸造螺母厂电话
【沧州市骏龙球墨铸造有限公司】球墨铸造螺母厂家为您讲解:皮下气孔缺陷分析及解决措施
根据气孔的外观,我们判断为皮下气孔并且分为两种,一是内部发亮的皮下气孔,二是内部发黑的渣气孔。我们知道,金属液与铸型(包括型砂、砂芯、涂料、冷铁),金属液与熔渣,或金属液内部某些元素、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形成的气孔,称为反应气孔,这类气孔一般位于铸件表皮下面,称为皮下气孔,在球墨铸铁件潮膜砂造型时,产生气孔中的气体为H2S、H2、镁蒸气等,这是形成一种气孔的原因;而第二种渣气孔,我们分析是由于金属液氧化造成的。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对熔炼及浇注、制芯、砂处理、造型等各工序进行了整体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沧州市骏龙球墨铸造有限公司】球墨铸造螺母为您讲解:螺母常用标准螺母是将机械设备紧密连接起来的零件,通过内侧的螺纹,同等规格螺母和螺丝,才能连接在一起,例如M4-0。
(1)降低球化剂的加入量,将球化剂从占铁液量的1.7%降低为1.5%,严格控制Mg含量,必须保持在wMg<0.05%。
(2)对浇包、孕育包进行严格烘干,对球化剂、孕育剂进行适当烘干,很大程度地保证其干燥。
(3)使用硅钡孕育剂替换现用的硅锶孕育剂,加入量保持不变。
(4)提高浇注温度,将浇注温度由1360~1370℃提高到1380~1390℃。
(5)加快出铁、倒包速度,尽量减少铁液被氧化的可能性。

球墨铸造螺母厂家为您讲解:厚壁球墨铸铁件的组织特点
(1)以铁素体为主的基体组织
由于碳原子在冷却速度很低情况下有机会充分扩散,迁移到石墨表面或形成二次石墨。其结果是使基体含碳量降低,球状石墨周围的铁素体以及呈网状或块状分布的铁素体晶粒都显著增大。铁素体的体积分数增加,产生以铁素体为主的基体。
(2)厚断面中石墨球数减少球径增大
缓慢冷却凝固过程中,铁水的过冷度比较低。在一定范围内,铁水过冷量减少会导致有效石墨晶核临界尺寸增加,出现有效晶核概率降低。因此,石墨球数量随铸件厚度增加而减少,球体间距增加,球体平均直径增大。
(3)厚断面中容易出现异态石墨
厚壁铸件冷却缓慢,凝固时间长,容易发生球化退化退和孕育退化现象。厚断面心部和热节部位产生碎块石墨。其他部位也常出现各种畸形石墨。
(4)发生石飘浮 在缓慢冷却的铁水中,石墨在缓慢冷却的铁水中向上飘浮,导致石墨在铸件内不均匀分布。
(5)晶间碳化物增加
大多数碳化物形成元素在凝固时偏析在液相中。球墨现在广泛应用于铸造厂家,加入球墨生产的铸铁产品就是球墨铸铁。尽管配料时人们已经限制了这些元素的质量分数,但是由于铸件冷却缓慢,元素仍有充足时间扩散到共晶团之间的残留熔液中。富集区内碳化物形成元素浓度可能超过铸件平均浓度几倍甚至几十倍,促使晶间碳化物休积分数增加。

【沧州市骏龙球墨铸造有限公司】球墨铸造螺母厂家为您讲解:球墨铸铁的凝固特性
实际生产中采用的球墨铸铁,大多数都接近共晶成分。厚壁铸件采用亚共晶成分,薄壁铸件采用过共晶成分,但偏离共晶成分都不远。
共晶成分、过共晶成分的球墨铸铁,共晶凝固时都是先自液相中析出小石墨球。机械接口用的螺栓、螺母从强度、耐腐蚀性等方面出发,一般是使用球墨铸铁件。即使是亚共晶成分的球墨铸铁,由于球化处理和孕育处理后铁液的过冷度增大,也会在远高于平衡共晶转变温度的温度下先析出小石墨球。首批小石墨球在1300℃甚至更高的温度下就已形成。
在此后的凝固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首批小石墨球有的长大,有的再次溶入铁液,同时也会有新的石墨球析出。石墨球的析出和长大是在一个很宽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
石墨球长大时,其周围的铁液中碳含量降低,就会在石墨球的周围形成包围石墨球的奥氏体外壳。(4)提高浇注温度,将浇注温度由1360~1370℃提高到1380~1390℃。奥氏体外壳形成的时间与铸件在铸型中的冷却速率有关:冷却速率高,铁液中的碳来不及扩散均匀,形成奥氏体外壳就较早;冷却速率低,有利于铁液中的碳扩散均匀,奥氏体外壳的形成就较晚。
奥氏体外壳形成以前,石墨球直接与碳含量高的铁液直接接触,铁液中的碳易于向石墨球扩散,使石墨球长大。螺母根据材质的不同,分为碳钢、高强度、不锈钢、塑钢等几大类型。奥氏体外壳形成后,铁液中的碳向石墨球的扩散受阻,石墨球的长大速度急剧下降。由于自铁液中析出石墨时释放的结晶潜热多,约3600J/g,自铁液中析出奥氏体时释放的结晶潜热少,约200J/g,在石墨球周围形成奥氏体外壳、石墨球的长大受阻,就会使结晶潜热的释放显著减缓。在这种条件下,共晶凝固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