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志,是将道路交通管控措施传递给驾驶员的为有效的信息载体,是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性价比很高的交通安全设施。无论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实施中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科学合理的设置交志是保障安全畅通必不可少的主要手段。又由于交志必须设置于道路的视觉空间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乡环境的。早在10年前,同济大学潘晓东开展了《逆光条件下交志
主动发光标志规范

道路交志,是将道路交通管控措施传递给驾驶员的为有效的信息载体,是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性价比很高的交通安全设施。无论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实施中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科学合理的设置交志是保障安全畅通必不可少的主要手段。又由于交志必须设置于道路的视觉空间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乡环境的。早在10年前,同济大学潘晓东开展了《逆光条件下交志的可视距离研究》,该研究明确提出了早晨和傍晚,车辆迎着太阳光时的交志处于逆光环境中,因困难或无法视认交志极易让驾驶员产生误判甚至于眩晕。
目前绝大部分在用的道路交志是“逆反射”光学模式,其优点是无须电源可以借助机动车辆的灯光照射后远距离视认,但其缺点也较为明显,主要如下:
1、由于反光膜应用的是逆反射视认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借助机动车辆的大灯灯光照射向交志板,产生一个定向回归的反射光线,使得车辆驾驶员视认。在动态的交通环境中,驾驶员需要远距离识别交志信息才能够获得足够的提前操作反应,而这就使得必须打开车辆远光灯。正是远光灯这一问题,无数起交通事故、无数条鲜活的生命被它所伤害。同时我们还应当认识到,交志不应当仅仅服务于具备远光灯条件的车辆,还有更多的行人、非机动车、灯光光效欠缺的机动车辆需要全天候清晰的视认。主动发光标志的视认距离比V类反光膜(钻石级)逆反射指路标志的视认距离提升63%。

产品标准化的形成环境存在困难。我国的道路交志实施的 是强制性,即《道路交志和标线》(GB 5768 )。至今也仅仅是开了 一个口子“道路交志的光学模式有逆反射式、发光式、照明式”。而主动发 光式道路交志的工艺、设计、设置、验收等规范在该标准中几乎没有提及,标 准依旧主要是介绍逆反射式道路交志技术。同时我们还应当认识到,交志不应当仅仅服务于具备远光灯条件的车辆,还有更多的行人、非机动车、灯光光效欠缺的机动车辆需要全天候清晰的视认。这样使得主动发光道路交 志在开始的推广应用中非常乏力。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