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个自律的人吗?
更具体的,期末试卷发下来后,你明明已经计划好了:
语文默写竟然错了两道,一定要把必背的64篇全部整理好寒假好好背一遍;
数学立体几何同一种问题竟然又出现了错误,必须重点记在错题本上常回顾;
英语词汇实在太缺乏,考场上能想到的永远是那几个单词和句型,一定要再积累至少十个句型……
可是,期末考完了,期末试卷早已被压在了书桌的下面,偶尔想起来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

你是个自律的人吗?
更具体的,期末试卷发下来后,你明明已经计划好了:
语文默写竟然错了两道,一定要把必背的64篇全部整理好寒假好好背一遍;
数学立体几何同一种问题竟然又出现了错误,必须重点记在错题本上常回顾;
英语词汇实在太缺乏,考场上能想到的永远是那几个单词和句型,一定要再积累至少十个句型……
可是,期末考完了,期末试卷早已被压在了书桌的下面,偶尔想起来了内心定好的计划,也懒得再把试卷翻出来……
如果你也存在着以上的情况,那么是时候考虑一下你自制力的问题了。
自制力并不是什么新鲜词,说白了就是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行动和情绪,集中注意力去达成自己原本的目标,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扰的能力。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太难了。
你每天好像做了很多题,但为什么后又没有一点效果?
你每天好像忙得团团转,焦头烂额,但为什么后成绩还是没有一点提高?
你立下一堆学习目标和计划,但为什么后一个也没完成?
你急吼吼地说要多么努力,甚至还曾以为自己很努力,原来不过就是看上去很努力而已,后的结果是,想要做的卷子,和本应该完成的作业,都没有完成。
丧失自制力的后果是让我们对自己愤怒和质疑:
我们有什么资格谈努力?
自制力强的人,永远分得清主次,拎得清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乐。在没有自制力的人那里,是压力;
在有自制力的人那里,是动力。
这就是本质的区别。
式家庭教育
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
从孩子3岁左右开始家长就会将其送去上学,然后开始全年无休的“学习”。
除了在幼儿园或学校的学习之外还有早教班、舞蹈班、英语班、绘画班、写作班等等,周六周日也被安排的满满当当,生怕一不小心就没教育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有位家长朋友就是这样,她家女儿读三年级,她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做饭、收拾,平时接送上下学已经占去了很长时间,可每天还得在放学之后送去兴趣班,回家之后辅导作业,各个群里打卡、签到、交作业等等,一晃眼十一二点了。
其实,很多家庭都是如此,整日忙得焦头烂额,妈妈像陀螺一样团团转,随时可能情绪暴走;老爸不知所措,无助而绝望;孩子高压生活,要么太懂事,要么太。
也就是我们曾听说的式家庭教育: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妈妈用蛮力。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的资源,认为名校、名师、名辅导,就是对孩子的付出。
但其实,这种付出就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感动”。
家长们费劲力气,并没有让孩子心存感激,家长假装教育,孩子假装应付,终就会陷入家庭教育的尴尬境地。
家庭教育方式
好父母+好家教=好孩子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1、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2、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孩子多是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
3、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们共同适应。面对应试教育的现实,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
4、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的父母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
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
第二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
第三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