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胀管器特点
1、对任意厚度管板进行全厚度一次性均匀胀接。
2、对任意深度的中间管板或多管板换热器进行胀接。
3、对内螺纹管或有缝焊接管进行胀接。
4、胀接压力可进行理论计算,并用电脑实施全过程控制。
5、胀接后不损伤管桥,不影响周围已胀接接头的胀接效果。
6、胀接后残余应力低,不易产生应力腐蚀。
换热器拔管公司

液压胀管器特点
1、对任意厚度管板进行全厚度一次性均匀胀接。
2、对任意深度的中间管板或多管板换热器进行胀接。
3、对内螺纹管或有缝焊接管进行胀接。
4、胀接压力可进行理论计算,并用电脑实施全过程控制。
5、胀接后不损伤管桥,不影响周围已胀接接头的胀接效果。
6、胀接后残余应力低,不易产生应力腐蚀。
7、换热管胀接后轴向不拉长而稍有收缩,有利于减少运行噪音。
8、国产管子内孔误差较大,可在现场调整胀杆直径。
9、接头处无油污染,支持先胀后焊新工艺。
10、带管箱的换热器边缘处可直接胀接,非常方便。
11、操作系统仅重2 Kg,可单人手握胀接,速度可达4-6个/分。
12、易损件一体化设计的“耐高压胀杆”,可减少频繁更换“杆、袋、圈、环”的麻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操作方法:
一)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接通电源。
二) 启动
1)打开油箱下部的进出口阀门,将溢流阀的手柄松开,不使柱塞油泵满载启动。
2)将转换开关置于中位。
3)按下绿色启动按钮,启动油泵电动机。
4)检查电动机的旋转方向是否与规定的旋向相符。
5)将电机启动、停止数次,检查油流方向是否正确,油泵的声音是否正常。
6)让胀管机在空载下运行5—10分钟。
三)增压缸、高压软管、胀杆加液
1)打开增压缸上的顶部堵头罗栓,取出钢1珠。
2)把转换开关扳向“加压”(上)加压指示灯绿灯亮时,让螺栓孔内溢满乳化液,再将转换开关置于中位。
3)把转换开关扳向“卸压”(下)卸压指示灯红灯亮时,用杯子向螺孔内慢慢灌入乳化液往复几次,直到吸满为止。
4)放入钢1珠拧紧堵头,擦去溢出的乳化液,增压缸加液完毕。
5)把操作手柄接口向上,打开接口堵头,把高压软管接在增压缸上。
6)按(3)方法操作。
7)将转换开关扳向“加压”(上)加压指示灯绿灯亮,直至软管内气泡放尽乳化液溢出为止。将转换开关置于中位。
8)将胀杆装在操作手柄上并拧紧。
四)设定胀接压力
1)将胀杆插入需胀管孔内。
2)产品出厂前低压显示设定压力为22MPa以内,已调整好,客户不要随意设定
3)数显仪表测定压力为增压后的压力,使用时由客户根据胀接要求设定。
4)将数显压力表下的设定开关置于“设定”位置,调整数显压力表的读数为所需胀接压力的设定值,将设定开关置回测量位置。
五)胀接操作
1)按以上四个步骤设定胀接压力。
2)将转换开关置于卸压位置(下),使卸压指示灯红灯亮。
3)把胀杆插入需胀接的孔内。
4)当胀杆插入定位后,右手食指扣动手柄启动开关左手母指按下操作手柄微动开关(按动以后即可松开),此时进入自动操作状态,操作手柄指示灯绿灯亮,开始胀接。
5)右手启动开关松开,则进入自动卸压过程,此时,操作手柄指示灯红灯亮。
6)等到胀杆内压力卸除以后可拔出手柄,此时一个管子胀接完毕。
7)其余胀接重复以上过程。
胀管机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
液压系统的控制方式有很多种,具体采用哪一种方式应依据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来决定。从上述的工艺流程可看出,本系统是严格按照预定的顺序工作的。而且系统的输出不仅取决于当前输入的组合,还取决于当前输入和先前输出的组合,因此按顺序式系统设计、由于整个加工过程的工艺比较复杂。加工工序比较多,且各工序之间存在复杂的制约关系,因此控制系统采用三菱MELSEC F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单元为核心,以三位开关、按钮、行程开关等为信号输入设备,以电磁换向阀、按触器、信号灯等为信号输出设备、胀管机控制系统的硬件方框图如图l所示。
三菱MELSEC F1系列PC机的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方便,有各种扩展单元可以选用,1大可扩展到120点 I/O,并允许模拟量及其它特殊量的输入、输出。除了62点定时器/计数器外,还有四路摸拟量定时器可以选用。F1系列PC机与位置控制单元等设备组合可构成高速位置控制系统。另外,F1系列PC机有 I/O link及RS422,RS232界面单元与上位机联系的功能、这种功能可使F1系列PC机与三菱其它系列可编程控制器通迅或是使用其外部设备。
MELSEC F1系列PC机除梯形逻辑控制外,还有步进型指令及87种强有力的易于使用的功能指令。可使用户BCD码执行四则运算. 对于程序执行的控制,它有大型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因此,三菱MELSEC F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不仅利用软件可实现本系统复杂的逻辑顺序控制关系,而且为今后系统的扩展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