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强化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现状
表面强化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现状
渗碳表面化学热处理
渗碳工艺是一种较常使用(80%以上)的模具表面强化技术,该工艺主要针对塑料模具型腔的表面强化。经渗碳处理后的模具工作零件,可达到“外硬内韧”的效果,即工作零件表面获得硬度、
性、疲劳强度等性能的提升,而心部仍保持原来的塑韧性、强度,符合对模具工作零件使用性能的要求。
数控模具定制

表面强化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现状
表面强化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现状
渗碳表面化学热处理
渗碳工艺是一种较常使用(80%以上)的模具表面强化技术,该工艺主要针对塑料模具型腔的表面强化。经渗碳处理后的模具工作零件,可达到“外硬内韧”的效果,即工作零件表面获得硬度、
性、疲劳强度等性能的提升,而心部仍保持原来的塑韧性、强度,符合对模具工作零件使用性能的要求。具有渗速快、渗层深、成本低,且渗层和基体零件之间具有较的结合性能,
结合层之间实现平稳过渡。但操作温度较高(900~950℃),尤其是离子渗碳温度可达1100℃,且渗碳后还需进行相应的热处理,从而导致模具变形的可能性加大,因此塑料模具不建议采用该项技术。
气体渗碳温度一般为920~950℃,经王荣滨试验综合评定:渗碳层表面的含碳量为w(C)0.85%~0.95%,渗层由外向内碳质量分数梯度应均匀平缓,淬火组织中不允许有粗条状马氏体,过多残奥,网状碳化物和黑色屈氏体。过高的碳质量分数易使模具零件组织中出现网状碳化物等组织,影响模具质量和寿命,在后续加工过程中易出现应力集中,产生龟裂等现象。
离子渗碳温度一般为900~960℃,与气体渗碳比较,离子渗碳具有、变形小、污染小、可处理任何形状的模具零件表面等优点,更适合在塑料模具和冲压模具表面强化加工中应用。
复合表面电镀技术
电镀技术是一种用电化学方法在基体表面沉积金属或金属化处理的技术。电镀硬铬和硬镍是我国塑料模具表面处理的传统技术。该技术在近室温下进行,模具性能几乎不受影响,也不会出现严重变形,
同时电镀层的表面粗糙度较低,硬度升高为800HV。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耐蚀性不高,沟槽、深孔无法处理,使其在模具强化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目前只可用于强化普通塑料模具的性,不适用于形状复杂且耐蚀性要求高的塑料模具。
目前,复合镀是模具行业中镀层技术应用有活力的领域。复合电刷镀可强化模具型腔表面,也可用于修复模具型腔表面。研究发现,在模具型腔表面刷镀非晶态镀层(0.01~0.02mm),可延长寿命0.5~1.0倍。复合镀层中可加入微粒的品种较多,且参数调整范围较宽,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出镀层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大连理工大学的于同敏、刘贵昌等将Ni-P-PTFE复合镀用于UPVC管件模具表面强化,解决UPVC材料对模具表面的腐蚀有明显效果,达到模具成型表面耐腐蚀等综合性能要求,但其硬度稍低。为此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范会玉在Ni-P的基础上,将PTFE与SiC微粒复合,应用在玻璃纤维增强的塑料成型模具中,实践表明可使其寿命提高10倍左右。
数控模具加工角度不良原因是什么?
数控模具加工的加工工艺是要求很高的,在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对加工的精度要求到位,不然会对以后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加工的时候,会出现角度的不,出现这个不的原因也是有很多的。
现在看来,造成数控模具加工角度不良原因这个问题的因素有:折弯机模具局部磨损,对于比较长的模具由于在长期加工过程中使用较多的部分磨损比较快不常用到的部分磨损比较慢造成模具表面高低不平,造成折弯机模具角度不一致。
数控模具加工角度解决方法:更换折弯机模具,对磨损严重的模具进行研磨修整。
数控模具产品的销售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当进入季节性需求淡季的时候,大型折弯机折弯机模具加工厂复产积极性并不高 今年10月份国内大型折弯机模具加工产量为232.4万吨,环比下降6.9%。这也是自7月份以来,我国大型折弯机模具加工产量从未突破235万吨,大型折弯机模具加工厂家一直处于控制产能状态。虽然随着折弯机模具加工市场价格的上涨,折弯机模具加工厂出厂价格上调,但是大型折弯机模具加工厂盈利水平改善并不明显,且仍有部分大型折弯机模具加工厂家仍处于亏损状态,加上已经进入季节性需求淡季,大型折弯机模具加工厂复产积极性并不高。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