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花灯节
雪域高原的花灯节,开始于明永乐七年,即1409年,由于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洛桑扎巴正月十五日在拉萨创办传昭法会时开始有了花灯节,宗喀巴向拉萨大昭寺内的佛祖释迦牟尼金像供奉酥油花和供灯,以酥油花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赐福人间,驱逐邪恶。从此以后,人们便沿袭他的做法,每年元月十五日摆花添灯, 藏语为“坚阿曲巴”。另一说为,酥油花灯是为了庆祝佛祖释迦牟尼与其它教派大辩论获胜。
元旦花灯
雪域高原的花灯节
雪域高原的花灯节,开始于明永乐七年,即1409年,由于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洛桑扎巴正月十五日在拉萨创办传昭法会时开始有了花灯节,宗喀巴向拉萨大昭寺内的佛祖释迦牟尼金像供奉酥油花和供灯,以酥油花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赐福人间,驱逐邪恶。从此以后,人们便沿袭他的做法,每年元月十五日摆花添灯, 藏语为“坚阿曲巴”。另一说为,酥油花灯是为了庆祝佛祖释迦牟尼与其它教派大辩论获胜。酥油花灯节,藏语称“美多却杰”,彩灯节其间还要由寺院举办跳神等歌舞活动。跳神者身穿绣袍,脸戴面具,在藏式喇叭、唢呐、牛皮鼓和锣鼓的伴奏下,边舞边歌,以示欢庆。
彩灯追求的是艺术价值,这一活动的起源不迟于明朝,据说唐朝已有观花灯,闹元宵的活动,但现在可考的,也就只有明嘉靖刻本《荔镜记》,可以证明其潮州彩灯的存在了。其中“睇灯”一折就说“三街六巷好灯棚”,可见其时,潮州花灯已很盛行且已有了一定的艺术造诣。清嘉庆《澄海县城志》引旧志云:“十一日夜起,各神庙街张灯、仕女游、放花爆、打秋千,歌声达旦。”又说:“今俗无夜,各祠庙张灯结彩,阄为鳌凶,人物台榭如绘……竞赛花灯。”负盛名的当推潮州。清初潮州青龙庙会兴起之后,每年游安济圣王一连三夜,花灯鼓乐,满城如醉。每次在第二个晚上,齐集北门箭道评比,年复一年,精益求精,使潮州花灯闻名海内外。除大型游花灯盛会外,家家都挂红灯。自十三日起,到宗祠神庙去挂灯笼,十五日将灯提回挂于家门,称为 “兴灯”。可见,从“明”到“清”,历经几百年,潮州花灯都很盛行。彩灯其艺术表现形式也日渐多样化。

花灯不仅是一种民间美术,更是广阔社会生活层面上的一种民间文化现象,它的存在与发展和丰富的民俗活动紧密相联。灯彩在民间生活中的作用,不只是节日的装点和审美的对象,更是一种广泛的存在和无限的人生关怀。它承载着吉祥和祝福,甚至被人们视作福祉和庇护的载体。花灯艺术记录了民族用火文明的历史轨迹,从洪荒时代的熊熊篝火到文明时代的熠熠灯彩,贯穿着民族由火的原始体验而的信仰习俗、文化理念和美学意趣,体现了灯从原始的实用形态演进为审美象征的文化价值关系的发展。作为民间文化艺术的强大载体,灯彩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并将随时代的演进具有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态。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