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沟法
氧化沟法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展而形成的,因其构造简单,易于管理,很快得到了推广应用,且不断。目前,氧化沟在应用中发展出了多种形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①帕式,简称单沟式,表面曝气采用转刷曝气,水深一般在2.5—3.5 m。
②奥式,简称同心圆式,实际应用的多为椭圆形的三环道组成,3个环道采用不同的.DO,如外环为0、中环为1、内环为2,这有
水处理

氧化沟法
氧化沟法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展而形成的,因其构造简单,易于管理,很快得到了推广应用,且不断。目前,氧化沟在应用中发展出了多种形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①帕式,简称单沟式,表面曝气采用转刷曝气,水深一般在2.5—3.5 m。
②奥式,简称同心圆式,实际应用的多为椭圆形的三环道组成,3个环道采用不同的.DO,如外环为0、中环为1、内环为2,这有利于脱氮除磷。采用转碟曝气,水深一般在4.0-4.5 m。③卡式,简称循环折流式,采用倒伞形叶轮曝气,水深一般在3.0 m左右,但污泥易于沉积。④三沟式氧化沟(T型氧化沟),该工艺由3个池组成,中间作曝气池,左右2个池兼作沉淀池和。曝气池。适用于中、小型污物量少的给排水工程,具有刚性好、载污性能优越、易移位安装等特点。其特点是采用转刷曝气、水浅、占地面积大、不设厌氧池,不具备除磷功能口J。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用膜分离代替沉淀进行泥水分离,可带来活性污泥工艺的以下变化:
①不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在调控活性污泥系统时,不必再考虑污泥的沉降性能,从而使工艺控制大大简化;
②曝气池的污泥浓度将大大提高,MLSS可以大于20 g/L,从而使系统可在超大泥龄、超低负荷状态下运行,充分满足去除各种污染物质的需要;
③在同样的处理要求下,可使曝气池容积大大减小,节省了处理厂的占地面积;
④污泥浓度的提高,要求较高的曝气速率,因而纯氧曝气将随着膜的分离而被大量采用。
传统活性污泥法
1.简介
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废水好氧生化处理技术,其主要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系统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等组成。
2.工艺特点
(1)优点:
工艺相对成熟、积累运行经验多、运行稳定;有机物去除,BOD5的去除率通常为90%~95%;曝气池耐冲击负荷能力较低;适用于处理进水水质比较稳定而处理程度要求高的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
(2)缺点:
需氧与供氧矛大,池首端供氧不足,池末端供氧大于需氧,造成浪费;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停留时间较长,曝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大、基建费用高,电耗大;脱氧除磷效率低,通常只有10%~30%。
污水处理知识篇之污泥干化技术
1、干化工艺中产品温度意味着什么
污泥是一种高有机质含量的超细粉末,污泥干燥的目的首先在于减量、卫生化。无论对于何种终处置方法,污泥干化本身并不会改变污泥的性质,即温度并不会导致污泥产品的降解或质量问题。有鉴于此,无论从污泥产品的质量角度,还是干燥器的效率角度看,应该是温度越高越好。但是,由于安全性问题的存在,绝大部分干化工艺倾向于尽可能降低产品的温度,即降低所谓粉尘的点燃能量。
然而,根据研究,污泥粉尘的点燃能量很低,当氧气、粉尘浓度达到一定量时,100度左右的温度下,其点燃能量低至几个到十几个毫焦。当点燃能量达到1焦耳时,70-80度也足以形成燃烧。当粉尘浓度更高时,即使20-30度的环境都可能存在风险。许多料仓的自燃属于这种情况。干化工艺为了保证一定的处理效率,温度是必然存在的,而且不可能很低,典型值在105-125度之间。工艺的安全性只能从降低粉尘浓度和抑制燃烧气氛入手。单纯依靠降低产品温度来保证安全性是不正确的想法。采用80~200目/平方英寸的微孔筛网固定在转鼓型过滤设备上,通过截留养殖水体中固体颗粒,实现固液分离的净化装置。
2、干化为什么要进行污泥成份分析
根据经验,对污泥成份做一定的分析,对于确定干化工艺、获得设计参数、确认工作条件是必要的。
与干化工艺相关的湿泥检测内容包括:含水率、粘度、含油脂比例、酸碱腐蚀性、含沙率等。
与污泥终处置相关的干泥检测内容包括:重金属含量、有机质含量、热值、细菌含量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