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热除氧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①.可以因炉制宜,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热源。
如:回收的余气、排污放热等,特别是省煤器这一热源,把给水预热到70℃~80℃左右,实行欠温除氧。然后,可加磷酸三钠、氢氧化锅,除氧。这样既节能又能够达到除氧的目的。
②.建设费用要比成套的热力除氧设备减少50%以上,一些设备可以自制使用。
③.省煤器改为常压和<
锅炉销售

锅炉热除氧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①.可以因炉制宜,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热源。
如:回收的余气、排污放热等,特别是省煤器这一热源,把给水预热到70℃~80℃左右,实行欠温除氧。然后,可加磷酸三钠、氢氧化锅,除氧。这样既节能又能够达到除氧的目的。
②.建设费用要比成套的热力除氧设备减少50%以上,一些设备可以自制使用。
③.省煤器改为常压和<100℃温度运行,长期存在的不安全问题得以解决。
④.操作调整比较简单。
⑤.本流程可以根据不同的锅炉房加以灵活运用,也可以和以前的除氧装置并用。

3 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策略
3.1 湿态运行工况下的给水控制
直流炉在湿态工况下类似于汽包炉,分离器水位是机组湿态时给水的终控制目标。如:回收的余气、排污放热等,特别是省煤器这一热源,把给水预热到70℃~80℃左右,实行欠温除氧。它决定着汽水分离器汽水分离的效果是否良好,控制分离器水位在合适范围内是锅炉湿态时安全运行的基础。如果分离器水位过高,则不能保证汽水分离器能够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很可能造成过热器带水,汽温下跌,甚至汽轮机进水等严重事故。相反,若分离器水位过低,也是达不到良好的汽水分离效果,可能造成下降管内锅水含汽,影响炉水泵出力,省煤器较小流量可能就得不到保证。
湿态工况下分离器水位控制主要通过给水泵转速、给水泵再循环调整门和给水旁路调整门改变给水流量来实现,当发生汽水膨胀时,由溢流调节阀门辅助控制分离器水位,如果在锅炉热态冲洗时,可以增加溢流调节阀门的偏置加大外排。一旦发生事故,涉及公共安全,将会给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一般分离器水容积很小,水位的惯性就很小,为我们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某电厂超临界机组为例,省煤器、分离器、启动系统与炉膛水冷壁总的水容积为216.57m3,分离器水容积为11.27m3,占总水容积的5.2%,由此可见汽水分离器容积非常小,工质不平衡时分离器水位变化快,溢流调整门为液动门,开关相对快些,基本可以适应分离器的水位变化。
湿态工况下,如需提高主汽温度,给水控制需增加给水流量,增加溢流调节阀门的偏置加大外排,并适当增加燃料量,从而增大蒸汽的流量,这种情况下,汽温上升快,而压力则会上升很慢或者下降。真空热水锅炉供应不同温度、不同用途的热水,如空调用水、卫生热水、工艺热水等。如需提高主汽压力,给水控制措施则与上述方案相反。由于点火初期水质一般不合格,外排炉水均不回收,所以加大外排增加主汽温度,将造成工质和热量的巨大浪费。因此,湿态工况时,在维持分离器水位稳定的情况下,主要靠高旁调节主汽压力,适当开大溢流调整门,在压力调节的同时,主汽温度也是稳定上升。
余热锅炉按其性质分类种类
余热是在工业生产中未被充分利用就排放掉的热量,它属于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和可燃物料转换后的产物。
按余热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高温烟气余热:它是常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产量大、产点集中,连续性强,便于回收和利用,其带走热量占总热量的40~50%,该余热锅炉回收热量,可用于生产或生活用热及发电。
2.高温炉渣余热:如高炉炉渣、转炉炉渣、电炉炉渣等,该炉渣温度在1000℃以上,它带走的热量占总热量的20%。
3.高温产品余热:如焦炉焦碳、钢锭钢坯、高温锻件等,它一般温度.很高,含有大量余热。
4.可燃废气、废液的余热:如高炉煤气、炼油厂的催化裂化再生废气、造纸厂的黑液等,它们都可以被利用。

5.化学反应余热:如冶金、硫酸、磷酸、化肥、化纤、油漆等工业部门,都产生大量的化学反应余热。
6.冷却介质余热:如工业炉窑的水套等冷却装置排出的大量冷却水,各种汽化冷却装置产出的蒸汽都含有大量的余热,它们都可以被合理利用。
7.冷凝水余热:各工业部门生产过程用汽在工业过程后冷凝减小时所具有的物理显热。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