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为例。该电池主要包括涂有透明导电膜的玻璃基板、染料敏化半导体材料、对电极和电解液。阳极是染料敏化半导体薄膜(二氧化钛薄膜),阴极是镀铂导电玻璃。纳米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的优点在于成本低、工艺简单、性能稳定。光电效率稳定在10%以上,制造成本仅为硅太阳能电池的1/5-1/10,使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然而,由于这种电池的研究和开发才刚刚开始,估计它们将在不久的
拆卸逆变器回收

以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为例。该电池主要包括涂有透明导电膜的玻璃基板、染料敏化半导体材料、对电极和电解液。阳极是染料敏化半导体薄膜(二氧化钛薄膜),阴极是镀铂导电玻璃。
纳米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的优点在于成本低、工艺简单、性能稳定。光电效率稳定在10%以上,制造成本仅为硅太阳能电池的1/5-1/10,使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然而,由于这种电池的研究和开发才刚刚开始,估计它们将在不久的将来逐渐进入市场。
太阳能电池特性实验
能源短缺和地球生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推广使用太阳能、水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阳能发电有两种方式:光热电转换和光电直接转换。光热电转换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发电。通常,太阳能集热器将吸收的热能转化为蒸汽,然后驱动汽轮机发电。其缺点是效率低、成本高。直接光电转换方法是利用光生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光电转换的基本设备是太阳能电池。
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硅太阳能电池、复合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其中,硅太阳能电池目前比较成熟,在应用上占据地位。
本实验研究了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三种太阳能电池的特性。
统计了电站2020年1月至4月的日发电量,比较了单晶PERC模块/多晶模块的发电量。结果如图1所示。横坐标是运行的时间和日期,纵轴是光伏系统每千瓦的日发电量。DC日发电量主要分布在1~6千瓦时/千瓦范围内。从1月到4月,单晶PERC模块的月平均日直流比功率分别为4.03千瓦时/千瓦、4.45千瓦时/千瓦、4.814千瓦时/千瓦、4.61千瓦时/千瓦;从1月到4月,多晶模块的月平均日直流比功率分别为3.91千瓦时/千瓦、4.31千瓦时/千瓦、4.64千瓦时/千瓦、4.41千瓦时/千瓦。从1月到4月,单晶PERC模块的增量分别为多晶月DC比发电量的3.19%、3.42%、3.72%和4.35%。在整个四个月中,单晶PERC模块的平均日DC比发电量为4.47千瓦时/千瓦,多晶PERC模块的平均日比发电量为4.32千瓦时/千瓦。单晶PERC模块的平均日DC比发电量比多晶高0.15千瓦时/千瓦。单晶PERC模块与多晶模块的日功率比在2%至6%的范围内,4个月期间的日平均功率为3.67%。
将290瓦单晶PERC模块的发电量与电器研究所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重点实验室三亚湿热海洋气候基地270瓦多晶模块的发电量进行较长时间(2017年1-4月)的比较,单晶PERC模块的平均发电量增加了3%以上。单晶PERC模块保持了其低辐射发电的优势,并显示出比多晶模块的工作温度低约3.5℃的优势。然而,1月至4月特定发电优势的扩大(3.19%、3.42%、3.72%、4.35%)不足以用上述两个优势来解释(4月两个组件之间的工作温差高于2月和3月),这可能与单晶PERC组件(高-MO1)的较低衰减有关。我们将在电站运行一年后测试组件功率,以支持这一判断。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