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方向课程设置:
1. 传感方面课程: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卡尔曼滤波、信息融合; 2. 认知:机器学习、人工智能;
3. 驱动:自动控制原理、线性控制理论(线性空间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数字控制、 机器人导论、机器人控制、非各向同性机器人控制(经常以其它名字存在)、路径规划、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各种
装配机器人厂

机器人方向课程设置:
1. 传感方面课程: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卡尔曼滤波、信息融合; 2. 认知:机器学习、人工智能;
3. 驱动:自动控制原理、线性控制理论(线性空间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数字控制、 机器人导论、机器人控制、非各向同性机器人控制(经常以其它名字存在)、路径规划、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各种电子线路设计知识、机械设计、工程制图;
工业机器人
1954年美国戴沃尔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他还表示,他打算把更多的生产从制造简单的零部件转移到利润率更高的婴儿推车上。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1959年UNIMATION公司的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早的关节机器人
UNIMATION的VAL(very advantage
language)语言也成为机器人领域早的编程语言在各大学及科研机构中传播,也是各个机器人的基本范本。其机械结构也成为行业的模板。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在机械手和操作机的基础上,采用伺服机构和自动控制等技术,研制出有通用性的独立的工业用自动操作装置,并将其称为工业机器人。其后,UNIMATION公司被瑞士STAUBLI收购,并利用STAUBLI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得以改良发展。日本台机器人由KAWASAKI从UNIMATION进口,并由kawasaki模仿改进在国内推广。
未来五年:机器人的发展规划
当下,《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思想已然是深入人心,上下万众一心,齐头并进。那么,我们是否做过这样的思考,制定《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是什么?机器人产业又处在什么位置?
2016年,我国发布了机器人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该规划详细的制定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未来五年的目标和任务。
具体目标如下: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自主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组成部分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yi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