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失败,就是只有孩子在成长
平庸的孩子?
上个月,我接连被两个朋友到!
位朋友,以前从没听她抱怨过孩子的教育。
但今年孩子升入一年级,她突然开始了:作业总是完成不好,考试也考不了前几名。
她总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但他不能这么平庸!”
于是,她给孩子安排了奥数班、英语班、阅读写作班……
谁知道没什么成效不说
孩子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的失败,就是只有孩子在成长
平庸的孩子?
上个月,我接连被两个朋友到!
位朋友,以前从没听她抱怨过孩子的教育。
但今年孩子升入一年级,她突然开始了:作业总是完成不好,考试也考不了前几名。
她总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但他不能这么平庸!”
于是,她给孩子安排了奥数班、英语班、阅读写作班……
谁知道没什么成效不说,反而勾起了孩子的厌学心理,临近期末老师的一通电话,让她如临大敌:孩子英文测验居然交了白卷!
急得她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取经,由此找到了我另一位朋友。
这位朋友,儿子才读小学三年级,就写的一手好字,早早参加了奥数比赛。英语更不用说了,之前去他家做客,孩子竟然抱着一本英文原版《悲惨世界》看的津津有味,说来惭愧,我都无法通读。
我们都以为他肯定给孩子请了什么名师,可他却说孩子从没花钱上过补习班,他跟妻子只不过都做到了四个字。
这四个字就是:以身作则。
允许自己偷懒几分钟
有人问,这不是和上面其中的一点冲突了吗?并没有哦!给自己设置偷懒是有技巧的。
很多同学拿到手机那一刻,仿机粘到了手上一样。而且,长时间看手机很容易造成视觉和精神上的疲劳,更加难以进入之后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在“假期”这样被公认为休息的时间。
选择更为合适的休息方式:
比如说,到楼下散散步,或者和家人聊聊天。要是都不想做,很简单,给自己定个闹铃,趴在桌子上5分钟也可以。
设置合理的休息时间:
学习15分钟休息半小时?不!严格给自己制定一个休息的时间。比如说学习20分钟休息5分钟,学习40分钟,休息10分钟。这个要根据你自己的情况来设置。
挑选给自己的奖励:
每天在学习之前给自己定一个奖励。比如说,今天学习满4小时,就可以挑选一支喜欢的笔或者奖励自己在未来的某一个假期,放松半天。
在朋友圈或者QQ空间立下flag。也可以加入学习群,让陌生人一起监督,做不到就发红包。
教育孩子很难吗?
孩子根本不需要教育,他们需要的是榜样。
常常有人抱怨教育孩子很难。我见到的大多数情况,并不是父母管教孩子不够严厉,大多数父母都是以严厉的态度来管教孩子的。只要孩子有一点过错,他们放过教育孩子的机会。从大谈道理,到举例说明,甚至体罚孩子的都有。
但这些方法却往往收效甚微,于是他们很容易变得愤怒,认为管教孩子简直太难了,孩子就是那么不可理喻,终只好投降,安慰自己“等孩子长大了就会懂事了”。
这样的情景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在类似的环境中长大的。我们只是把父母管教我们的那一套继续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孩子,往往事倍功半。我们小时候的亲身体验就是的例证。小时候,我们可能迫于父母的威严而不得不服从。
孩子需要的根本不是管制。真正的教育,从来都是从父母本身出发,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只不过是模仿父母的行为和思想罢了。
一个嘴上告诉孩子读书很重要,而自己整天却只会玩手机i、追剧,在家中却从不读书的家长;
一个孩子一玩手机就发脾气批评他,自己却拿着手机玩个不停的家长;
一个告诉孩子要与人为善,不在背后说人坏话,自己却总喜欢对别人的事说三道四的家长。
这些都是不能让孩子真正信服的家长。长陈宝生在今年两会的“部长通道”上也提到:
“科学的教育观,是要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也就是说,要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长首先不做;家长做不到的,强迫孩子做;孩子想做的,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
话虽不长,但却用直白的语言道破了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很多时候,父母的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终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如果父母没做好榜样,教育的力度和有效性都会大打折扣。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