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概念:
(1)经向、经纱、经纱密度——面料长度方向;该向纱线称作经纱;其1英寸内纱线的排列根数为经密(经纱密度)。(2)纬向、纬纱、纬纱密度——面料宽度方向;该向纱线称作纬纱,其1英寸内纱线的排列根数为纬密(纬纱密度)。(3)密度——用于表示梭织物单位长度内纱线的根数,一般为1英寸或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规定使用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表示密度,但纺织企业仍习惯沿用1英寸内纱线的根数
纺织机厂家
常用概念:
(1)经向、经纱、经纱密度——面料长度方向;该向纱线称作经纱;其1英寸内纱线的排列根数为经密(经纱密度)。(2)纬向、纬纱、纬纱密度——面料宽度方向;该向纱线称作纬纱,其1英寸内纱线的排列根数为纬密(纬纱密度)。(3)密度——用于表示梭织物单位长度内纱线的根数,一般为1英寸或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规定使用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表示密度,但纺织企业仍习惯沿用1英寸内纱线的根数来表示密度。三功位编织:在编织过程中,有些选针片在选针区被选上,有些选针片在第二选针区被选上,有些选针片在两个选针区都不被选上,则会形成三条走针轨迹,分别为成圈、集圈和不编织。如通常见到的“45×45/108×58”表示经纱纬纱分别45支,经纬密度为108、58。
(4)幅宽——面料的有效宽度,一般习惯用英寸或厘米表示,常见的有36英寸、44英寸、56~60英寸等,分别称作窄幅、中幅与宽幅,高于60英寸的面料为特宽幅,一般常叫作宽幅布,当今特宽面料的幅宽可以达到360厘米。19世纪末人造纤维问世,拓宽了纺织机械的领域,增添了化学纤维机械一个门类。幅宽一般标记在密度后面,如:3中所提到的面料如果加上幅宽则表示为:“45×45/108×58/60"”即幅宽为60英寸。
(5)克重——面料的克重一般为平方米面料重量的克数,克重是针织面料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粗纺毛呢通常也把克重作为重要的技术指标。牛仔面料的克重一般用“盎司(OZ)”来表达,即每平方码面料重量的盎司数,如7盎司、12盎司牛仔布等。制造零配件的工厂设备、流水线的比例较大(特别是织针、针布),变换品种比较困难。(6)色织——日本称作“先染织物”,是指先将纱线或长丝经过染色,然后使用色纱进行织布的工艺方法,这种面料称为“色织布”,生产色织布的工厂一般称为染织厂,如牛仔布,及大部分的衬衫面料都是色织布。
气液染色机对敏感色的适应性
从传热学角度分析了染色过程的温度场变化及热扩散过程,以及染色过程中温度场变化对敏感色的影响,并讨论了气液染色机和气流雾化染色机的热平衡条件。而以自动化代替人工,则有以下几方面的改善:首先是加快了生产的速度,改善了生产的流程。指出在气液染色机中染敏感色时,通过提高织物的带液量以缩短温度的热平衡时间,采用前置式组合染液喷嘴,利用提布辊辊面对织物的挤压和气流的渗透压作用,对织物单次循环中的热扩散产生多次作用,为敏感色匀染所需的温度场提供有利条件。
一、气液染色机与敏感色
织物浸染工艺中,敏感色的染色难度较大,要求较高,其不仅与染料性能有关,而且涉及设备性能和工艺控制。一些敏感色染料主要表现在同一温度下各组分染料上染速率的差异,也就是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同。
为了保证这类敏感色染料的均匀上染,除选择配伍性较好的染料,并采取一定的工艺控制外,更重要的是控制好设备的温度场变化条件。
气液染色机不仅融入了气流染色和普通溢流喷射染色的元素,而且在敏感色染色方面,解决了目前气流染色机对敏感色染色困难的问题。
染色过程的温度平衡
在织物浸染过程中,温度是使纤维溶胀或化纤大分子链伸展、控制染料上染速率的主要工艺参数之一。由于染色过程的温度变化是一个不稳定的温度场,热扩散就成为反映传热系统导热能力的特征值。由于储备和进口配额政策推高了国内价格,我国的纺织厂目前正寻求从外国进口棉花,这样通常能够节省40%的资金。显然,在相同的加热或冷却条件下,导热系数越大、蓄热能力越小的物体,热扩散系数越大,温度变化的速率越快,传热系统内部各点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也越强,即温度越容易达到平衡(均匀)。
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气液染色机特别适于敏感色染色。这与气液染色机的前置式组合染液喷嘴、提布辊和气流喷嘴三者之间的位置,以及作用条件密切相关。第五,开发多样化、差异化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摆脱行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状态。气液染色机的前置式组合染液喷嘴的供液形式,提布辊辊面对织物的挤压和气流的渗透压作用,对织物单次循环中的热扩散产生多次作用,因而为敏感色匀染所需的温度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比之下,气流染色机的染液被夹带在气流中,形成水、蒸汽和空气多种介质混合体,各组分介质的比热差异在短时间内容易形成温度差。而小浴比溢流或喷射染色机也不具备织物单次循环的多次作用条件,同样对敏感色的染色也存在温度场控制难度大的问题。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