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容器维修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精度能达到0.5级,局放<5pC@14.4kV,介质损耗<0.1%,雷电冲击75kVAC,1.2/50μs,正负极性各 15 次。
1、非电气人员不得进行电器安装与维修,不得擅自接电源。
2、电气人员在安装、维护、检修电器设备后,不得留有隐患。
3、严禁使用未经检测合格的绝缘工器具。
4、移动电器电源线不
互感器电容器报价

智能电容器维修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精度能达到0.5级,局放<5pC@14.4kV,介质损耗<0.1%,雷电冲击75kVAC,1.2/50μs,正负极性各 15 次。
1、非电气人员不得进行电器安装与维修,不得擅自接电源。
2、电气人员在安装、维护、检修电器设备后,不得留有隐患。
3、严禁使用未经检测合格的绝缘工器具。
4、移动电器电源线不准拖拉,电源接长线只允许有一个接头,并不准裸1露金属线。
5、手持电动工具、移动式电气设备,必须执行“一机一闸一保护”制度,并定期校验,确保灵敏可靠。
6、对电风扇、电焊机等可移动式电气设备,在移动时应做到先拉闸、后移动。
电容器的发展简况
原始的电容器是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P.穆森布罗克发明的莱顿瓶,它是玻璃电容器的雏形。
1874年德国M.鲍尔发明云母电容器。1876年英国D.斐茨杰拉德发明纸介电容器。
1900年意大利L.隆巴迪发明瓷介电容器。
30年代人们发现在陶瓷中添加钛酸盐可使介电常数成倍增长,因而制造出较便宜的瓷介电容器。
1921年出现液体铝电解电容器。
1938年前后改进为由多孔纸浸渍电糊的干式铝电解电容器。
1949年出现液体烧结钽电解电容器。
1956年制成固体烧结钽电解电容器。
50年代初,晶体管发明后,元件向小型化方向发展。随着混合集成电路的发展,又出现了无引线的超小型片状电容器和其他外贴电容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