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偶联剂的选择
硅微粉的表面改性技术是一门与应用技术密切相关的技术,从应用角度来说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硅烷偶联剂的水解效果取决于Si-X,而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反应活性则取决于C-Y。因此对于不同的基材或处理的对象,选择合适的硅烷偶联剂是至关重要的。
硅烷偶联剂的种类有几十种:氨基、氯基、链烯基、环氧基、甲机丙希酰氧基、巯烃基、阳离子基、
6040硅烷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的选择
硅微粉的表面改性技术是一门与应用技术密切相关的技术,从应用角度来说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硅烷偶联剂的水解效果取决于Si-X,而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反应活性则取决于C-Y。因此对于不同的基材或处理的对象,选择合适的硅烷偶联剂是至关重要的。
硅烷偶联剂的种类有几十种:氨基、氯基、链烯基、环氧基、甲机丙希酰氧基、巯烃基、阳离子基、双官能团等。
选择方法主要是通过试验预选,并应根据硅烷偶联剂的结构、性质及与硅微粉作用的机理,同时还需综合考虑下游产品基料的组成及对硅烷偶联剂反应的效果等。
另外,硅烷偶联剂的选择还应考虑是否选择两种以上的偶联剂。在有些情况下选择两种偶联剂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起到协同和多功能化的效果。如选择了两种以上的偶联剂,还应认真的考虑哪一种偶联剂先加或后加的问题。

6040硅烷偶联剂在纳米级材料及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但是复合材料的固有缺点不能消除,通过利用硅烷偶联剂的加入可以制备性能更佳的复合材料。纳米材料中加入偶联剂后就像增强体一样,可以显著提高材料性能。
用硅酸钠制备纳米SiO2乳液,用氯化铵控制粒径大小,然后与天然胶乳共混共沉制备出SiO2/NR复合材料。硅烷偶联剂使用方法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主要有表面预处理法和直接加入法,前者是用稀释的偶联剂处理填料表面,后者是在树脂和填料预混时,加入偶联剂原液。经过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纳米SiO2 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力学性能较好。除了无机复合材料,在纳米氧化锌制备中也加入了硅烷偶联剂,采用的硅烷偶联剂有KH550、KH 560、KH 570对纳米ZnO进行了改性,研究表明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效果较好,改性后纳米ZnO 粉体表面包覆了KH 570,晶型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分散性变好。

6040硅烷偶联剂的应用
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国内的偶联剂产品普遍存在产品含量低(70%-90%左右),产率低、水解差、不稳定,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三是经偶联剂改性的粉体,都会产生假结颗粒和缩合后产生的硬颗粒,给产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进行有效分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随着国内玻璃纤维生产技术的提升,对偶联剂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国内厂家无法满足要求,许多大型玻纤公司只有采购国外偶联剂产品来满足生产需求。这样的形势导致国内偶联剂厂家不断通过自主研发、院校指导合作等方式来提升和完善自己的产品,可以这样说,国内的偶联剂真正走向成熟和完善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此国内偶联剂的常规品种如:550、570、560、792、602等和国外的差距逐步缩小,如今这些品种的偶联剂产品跟国外大型公司如:道康宁、瓦克、德固萨、麦图、信越几乎无多大差别,在含量上相差不会超过1%-1.5%,水解稳定性上不会超过1-2小时,批次的稳定重复性上相差不会大于3%-5%。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