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祖建筑—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综合设计
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原则为:风管的侧向支撑间距9米,纵向支撑间距18米,(为保证抗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对长度300mm的吊杆,也建议进行适当的补强),具体深化设计由公司完成,终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深化设计阶段确定。
为防止时风管系统及空调管道系统失效及跌落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根据《建筑抗震设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综合设计

凡祖建筑—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综合设计
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原则为:风管的侧向支撑间距9米,纵向支撑间距18米,(为保证抗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对长度300mm的吊杆,也建议进行适当的补强),具体深化设计由公司完成,终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深化设计阶段确定。
为防止时风管系统及空调管道系统失效及跌落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0.2条、第3.7.1条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0.4及5.1.4条为强制性条文,应对机电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本项目所有直径大于0.7m的圆形风管系统;所有截面积大于0.38m2的矩形风管;大于DN65的所有空调水管都应设置抗震支吊架,且此项目抗震支吊架产品需通过FM认证,与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须采取可靠的锚固形式。
同理,非成品支架即生产出来的支架不是完整的,即可使用的产品。这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支吊架传统做法,也是一直以来行业的普遍做法,目前建筑工程中仍然在大量沿用这种做法。
通常非成品支架需要在工地现场对钢材进行二次加工:剪断、焊接、冲孔,后才能安装,不仅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要紧的是容易造成安装时的误差,甚至造成安全隐患。
长期以来支架名称出现了大量衍生和不同的命名组合,比如消防支架、电缆支架、光纤支架等等,是因其用途衍生出来的,又由于行业发展和使用需要就习惯性地沿用了。
支架行业支架名称眼花缭乱的情况,是行业发展路上的常见问题。目前还未有统一,因此个人认为这没有明确的对错之分,区之有理分之有据即可。
抗震支架的设定标准为:在建工程项目刚度管路侧面抗震等级支撑点设计方案间隔12米,竖向抗震等级支撑点设计方案间隔24米,柔性管道所述主要参数递减;(为确保抗震等级系统软件的总体安全系数,对长短小于300mm的丝杆,也提议开展适度的加固);终间隔依据当场具体情况在施工图设计环节明确。全部商品需考虑《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
机电抗震支吊架系统是牢固连接于已做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体的管路、槽系统及设备,以力为主要荷载的支撑系统,原有一般意义的支吊架系统是以重力为主要荷载的支撑系统,这两种支撑系统的设置并不重复而是相辅相成的。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研究所黄乔俊以试验台振动台模拟南投县浦里镇一停车场喷淋管路得出的结论是:加装抗震支撑系统管路的各点位移较未安装抗震支撑者降低5~10倍,有效地提高了管路系统的抗震性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