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合金成分控制
合金中个元素的作用
合金成分中,有效合金元素:铝、铜、镁;有害杂质元素:铅、镉、锡、铁。
(1)铝
作用:1.改善合金的铸造性能,增加合金的流动性,细化晶粒,引起固溶强化,提高机械性能。
2.降低锌对铁的反应能力,减少对铁质材料,如鹅颈、模具、坩埚的侵蚀。 铝含量控制在3.8 ~ 4.3%。主要考虑到所要求的强度及流动性,流动性好是
锌合金压铸件
锌合金成分控制
合金中个元素的作用
合金成分中,有效合金元素:铝、铜、镁;有害杂质元素:铅、镉、锡、铁。
(1)铝
作用:1.改善合金的铸造性能,增加合金的流动性,细化晶粒,引起固溶强化,提高机械性能。
2.降低锌对铁的反应能力,减少对铁质材料,如鹅颈、模具、坩埚的侵蚀。 铝含量控制在3.8 ~ 4.3%。主要考虑到所要求的强度及流动性,流动性好是获得一个完整、尺寸精i确、表面光滑的铸件必需的条件。
(2)铜
作用:1.增加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2.改善合金的抗磨损性能;
3.减少晶间腐蚀。
不利:1. 含铜量超过1.25%时,使压铸件尺寸和机械强度因时效而发生变化;
2. 降低合金的可延伸性。
(3)镁
作用:1.减少晶间腐蚀
2.细化合金组织,从而增加合金的强度
3.改善合金的抗磨损性能
不利:1.含镁量 > 0.08%时,产生热脆、韧性下降、流动性下降。
2.易在合金熔融状态下氧化损耗。
(4)杂质元素:铅、镉、锡
使锌合金的晶间腐蚀变成十分敏感,在温、湿环境中加速了本身的晶间腐蚀,降低机械性能,并引起铸件尺寸变化。当锌合金中杂质元素铅、镉含量过高,工件刚压铸成型时,表面质量一切正常,但在室温下存放一段时间后(八周至几个月),表面出现鼓泡。
(5)杂质元素:铁
1.铁与铝发生反应形成Al5Fe2金属间化合物,造成铝元素的损耗并形成浮渣。
2.在压铸件中形成硬质点,影响后加工和抛光。
3.增加合金的脆性。
铁元素在锌液中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增加而增加,每一次炉内锌液温度变化都将导致铁元素过饱和(当温度下降时),或不饱和(当温度上升时)。当铁元素过饱和时,处于过饱和的铁将与合金中铝发生反应,结果是造成浮渣量增加。当铁元素不饱和时,合金对锌锅和鹅颈材料的腐蚀将会增强,以回到饱和状态。两种温度变化的一个共同结果是终造成对铝元素的消耗,形成更多的浮渣。此外,这种洗衣粉由于不用磷酸盐做助剂,因此,不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影响锌铝合金压铸件发霉变黑的因素
压铸是一种金属铸造工艺,其特点是利用模具腔对融化的金属施加高压。模具通常是用强度更高的合金加工而成的,这个过程有些类似注塑成型。大多数压铸铸件都是不含铁的,例如锌、铜、铝、镁、铅、锡以及铅锡合金以及它们的合金。根据压铸类型的不同,需要使用冷室压铸机或者热室压铸机。生产出来的压铸件如果没处理好会发霉变黑,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时应该如何处理呢产生原因:当金属由液态凝固为固态时所占的空间变小,若无金属补充便会形成缩孔.通常发生在较慢凝固处。
常见锌合金压铸、铝合金压铸件发霉变黑的原因分析有:
1、外部环境因素。铝是活泼金属,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极易氧化变黑或发霉,这是铝本身特性决定的。
2、再有就是自身的内部因素。很多厂家压铸、机加工工序之后,不做任何清洁处理,或者简单的用水冲冲,无法做到清洗干净,压铸铝表面残留有脱模剂、切削液、皂化液等腐蚀性物质,以及其他污渍,这些又加快铝合金压铸件长霉点;
3、工艺设计不合理。铝合金压铸件在清洗或压检后处理不当,为铝合金压铸件发霉创造了条件,加速霉变的生成;
4、选用清洗剂不得当。清洗具有强腐蚀性,造成压铸铝腐蚀氧化。
5、仓储管理不到位。存放仓库不同的高度时,发霉的状况也不同。
铝的碱性电解抛光工艺
进行了碱性抛光溶液体系的研究,比较了缓蚀剂、粘度剂等对抛光效果的影响,成功获得了抛光效果很好的碱性溶液体系,并首i次得到了能降低操作温度、延长溶液使用寿命、同时还能改善抛光效果的添加剂。实验结果表明:在NaOH溶液中加入适当添加剂能产生好的抛光效果。 探索性实验还发现:用葡萄糖的NaOH溶液在某些条件下进行直流恒压电解抛光后,铝材表面反射率可以达到90%,但由于实验还存在不稳定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了采用直流脉冲电解抛光法在碱性条件下抛光铝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脉冲电解抛光法可以达到直流恒压电解抛光的整平效果,但其整平速度较慢。3、保证模具的排气通畅不堵死,排气顺畅,保证模具中的气体完全排出,尤其是在铝水聚合处排气通道必须通畅。
(作者: 来源:)